首页 > 文化 > 正文

著名油画家周卫作品欣赏

2016-09-07 17:08 来源:本站

 
艺术简介
 
  周卫油画家,1944年生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油画学会副会长。现任辽宁省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美术研究员,国务院津贴专家。
 
  1968年大学本科毕业后,下放到辽东山区再教育,从事各种农活,并画有水彩,速写发表于当地报纸,同时绘制大量的领袖像。
 
  1975年  创作《周恩来视察辽北》获省美展奖,此画现藏于辽宁省铁岭市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
 
  1980年  作品《寒江》、《奔月》等作品参加省油画研究会展,发表于《美术》、《辽宁文艺》等刊物上,同年选为辽宁省油画研究会副会长。被调入辽宁省群众艺术馆后任美术部部长。
 
  1982年  创作《欢乐吧·春风》两年后,参加全国第六届美术作品展获优秀作品奖,在中国首届赴美国油画展中被美国纽约G.H.K石油公司哈佛纳画廊收藏。
 
  1983年  入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授业于宋惠民教授、赵大钧教授以及魏连福先生。作品《腊月》、《长白山余脉》在中国美术馆“东北油画展”展出,同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1987年  作品《辽西灯会》第一稿,参加上海中国首届油画展被收入《中国当代画家作品集》。
 
 
《辽西灯会》  200cm × 280cm   2013年
 
  1989年  《中国油画》介绍周卫油画作品,同年入法国画家柯劳德伊维尔油画进修班,撰写古典透明画法《琐记六则》在鲁迅美术学院刊《美苑》发表,并著文《欧洲古典画法十步解》在《中国油画》上发表。
 
  1993年  《龙灯之夜》参加中国文化部93·全国群星美术展览获银奖、同年《周卫油画创意》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同年人民画报发文介绍周卫并刊发作品。
 
  1994年  当选辽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同年油画《欢腾吧·龙的传人》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
 
  1998年  油画《第一声妈妈》获中国文化部群星奖银牌后被编入2005年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义务教育标准试验美术教科书(七年级)列入母爱欣赏篇。
 
  2001年  出版个人作品集《本土情怀》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同年作品《长空万里》美术杂志发表并用作封面。
 
  2003年  4月由辽宁省文化厅、鲁迅美术学院共同主办《周卫油画展》此展被列为2003年省政府文化活动之一。同年秋受盘锦市之邀举办个人美展。
 
 
《化妆中的旦角》    54cm x 73cm    2011年
 
  2004年 作品《一车东北老乡》获当年全国群星奖。
 
  2010年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东北地域文化研究室及辽宁省美协理论委员会联合“举办《周卫本土油画研讨会》。
 
  同年赴长白山及额尔古纳等地写生,并有作品《呼伦贝尔上空的白云》、《边城暮色》、《月光千里》等在“全国画家东北邀请展”展出。
 
  2011年  中国美术馆《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中宣部党史办举办展览。其中《打手机的少女》、《白音格勒草原》被其收藏。
 
  2012年  在沈阳举办《阳光大地周卫油画作品展》中国艺术网,辽宁日报、辽宁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导。
 
  2013年  由中国油画学会、沈阳画院在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东北油画邀请展》受邀展出《辽西灯会》、《京剧化妆室》、《金色辽东》等三幅作品。
 
  2014年 《周卫油画艺术研究》列入辽宁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由辽海出版社修订后出版。
 
 
《京剧化妆室》   180cm x 180cm    2009年
 
 
创造油画艺术的中国方式
 
程义伟
 
  周卫的“本土性油画”,其油画艺术在“范式”与“意义”上已基本定型,此后他的创作会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下去,但周卫的影响仍然会像“本土性”所显示的特征那样重要。在文化转型时期,特别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被称为“艺术时代”时,仍然需要坚持的是:从当下油画发展历程出发并顾及20世纪八九十年语境来谈周卫。
 
  可以这样说,周卫是在当下油画发展的历程中脱颖而出的。如果说周卫创造了一种新的油画“范式”,那么这样一种“范式”也是立足于中国油画发展历程而言的。
 
  其实,中国油画审美价值的构建,不是—两代人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油画家的共同命题。如果说第一代、第二代中国油画家的使命,重在引进法国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的油画、重在引进俄罗斯从批判现实主义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油画,那么第三代、第四代中国油画家则在前辈引进与传承的基础上着重于中国油画本土性的构建。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的油画家,大多在90年代后开始走进了历史舞台。他们成长于“文革”时期,在80年代初真正开始了学院油画教育,第一代、第二代油画家的造型水准和创作思想是他们油画教育的基础。但他们这一代人的艺术生长点,则直接泽惠于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他们走出国门再度追溯与选择欧洲油画的本源,由此形成比他们前辈更加深厚、更加宽广的油画传统与现代视野,而且这种传统与现代油画视野的选择,总是和中国当下的文化现实与油画家的个体艺术趣味联系在一起。油画在他们这一代人的笔下,更加具有本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第一声妈妈》   180cm x 180cm    1997年
 
  油画在20世纪被引进中国的历史,用今天的眼光看,是中国美术进入西方化的过程。但就中国油画而言,这种西方化也同时意味着本土化。当中国画家第一次拿起笔画油画时,中国本土油画也就开始了。徐悲鸿、常书鸿、吴作人、吕斯百、董希文等是最早涉及油画民族化课题并取得初步成就的艺术家,他们起行从敦煌艺术中吸收营养,做油画与中国传统绘画融合的尝试,更准确地说,是做把传统绘画中的一些造型因素(有律动感的线和有装饰味的色彩)融合在油画之中的尝试。在这方面思想最活跃、最深刻也是做得最成功的画家是董希文。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他临终前,他一直在研究油画的“中国风”问题。他认为,为了使油画“不永远是一种外来的东西,为了使它更加丰富起来,获得更多的群众更深的喜爱,今后,我们不仅要继续掌握西洋的多种多样的油画技巧,发挥油画的多方面的性能,而且要把它吸收过来,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血液,也就是说要把这个外来的形式变成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东西,并使其自己的民族风格”。他还认为,“油画中国风,从绘画的风格方面讲,应该是我们油画家的最高目标”,油画的民族风格的形成应该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油画引进到了一定阶段,这个问题受到艺术家们的关注,并且见诸于实践的探索和理论的探讨,说明油画艺术在中国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已经越过了单纯引进外来技术技巧和风格语言的阶段。
 
 
《打手机的少女》   70cm x 120cm    2011年
 
  艺术家在用油画描绘中国人和中国的现实生活时,自然会考虑如何使这种外来绘画语言具有与所描绘对象及其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新特色,而这种特色的出现便意味着中国艺术家的创造,便意味着西方油画语言在中国土壤上的拓展。在世界油画史上,本土油画不是一种简单的流派或风格,而是作为西方文化表征的艺术语言与艺术媒介的中国化。“一个艺术语言体系的完成,总背倚着一道深厚的人文背景;当一个属于异质文化的油画语言体系表现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思想内容、民俗风土和人物形象时,这种油画语言无疑会经过另一种文化审美的整合。因此,意象油画不是生造的一种历史现象的轨迹,而是一种客观的历史现实与存在。只要民族、民族文化的血脉在流淌、传承,民族审美心理与文化结构就会对异质文化进行渗透、修正与同化。”②民族审美心理显然是由民族文化的性格、结构所决定的,受制于地域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并经过历史的积淀而形成的具有文化和地域指向的审美心理。民族审美心理表现在视觉上,显然是以民族绘画的价值判断作为典型的审美心理表现;在中国,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的笔墨观念和以神写形的判断方式成为民族审美的典型心理。因此,油画的本土化固然表现成诸多的形态与面貌,但作为中国人文观念、审美方式与接受美学的典型特征,本土油画显然也具有代表性。
 
 
《秧歌少女》   220cm x 160cm    2016年
 
  民族审美心理对于异质油画的整合所体现的本土性,无疑周卫的油画就具有本土文化的意蕴。
 
  作为中国第四代画家的周卫,他的油画代表作《第一声妈妈》在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转型时期一代画家所确立的知识分子的存在方式,体现的是画家的良知、精神、责任和使命。至少在周卫的油画创作中我感受到,所有的文化关怀,都与关怀者的精神状态与生命原创力联系在一起。我们欣赏周卫的文化识见,同时也渴望那《第一声妈妈》,一旦失去这个热源,就可能失去精神的个性与深度,甚至会使所有心灵倾诉都无不知情。如果不能清晰地注意和把握周卫的精神历程,我们也就不能真正认识周卫《第一声妈妈》的重要。
 
 
《圣殿·梵蒂冈教皇宫》  100 cm×80 cm   2006年
 
  周卫和他同时代的画家不仅有了绘画的权利,而且有了自己的话语权。正是由于有了自己的话语权.画家才能在文化转型时期有效地确立自己的文化立场和方式。艺术研究中的油画热,油画创作中的写实热,都是画家表达自己文化感受的不同方式,并由此反映出作为知识分子文化姿态的周卫立场。20世纪80年代有油画热时,周卫完成了《欢乐吧·春风》,这是他的成名作,也是周卫油画艺术的沉潜期。周卫从完成这幅油画之后,开始表达自己的“文化感受”。周卫说:“作为创作,我的心态是如何将我内心所燃起的对一个民族苏醒的情态表现出来,当然不是放风筝,而是通过放风筝这件事看到充满希望的人们,一抖以往堆在身上的尘土,吹去多年罩在头上的阴影,在春风吹动的时候人们自由欢乐。”③周卫想画什么,又怎样去画,这些构成了周卫油画的基本品格,也决定了他油画的风格或者特色。他说:“我极力推崇一幅画的精神,一幅画的意境,这是东方艺术特有的优势,也是比西方油画艺术更为深邃的层面,西方的东西求理、求解,善分析;东方求神、求意,顾整体。”
 
 
《乡情》  120cm × 120cm   2007年
 
  追求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叉、融合,自然要求画家在知识与生活两方面都要下大的功夫。其实,周卫在油画创作准备这一问题时,他已经大量地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和其他方面的典籍。在他看来,读书、生活,对于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说,这是两种最基本的准备。在这里可以看出周卫对读书的重视,更何况他受业于美院油画系之前是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生,也许在他看来,民族文化从实际生活中随时可以汲取,但西方文化却必须通过艺术原作和书本才能获得。我们从他著的《本土情怀——周卫与他的画》一书中可以领略到他对世界油画大师的追踪,感受他对民族文化和艺术大师表现出来的那种纯真艺术的赏析而又超越时空的博大境界的向往。 
 
 
《金色时光》    80cm x 100cm    2006年
 
  其实,周卫追求的是塞尚用结构来表现绘画。塞尚作为后期印象派的代表,他致力于在绘画世界里表现富有逻辑的和坚固的感觉,同时,也会画一些色彩搭配明快情绪的作品。周卫的油画作品有着印象派画家的痕迹,即作品中追求印象派画家中的色彩关系的微妙变化,画面人物之间关系所形成的旋律,每处冷色必有—处暖色呼应。周卫在印象派画家的影响下,追求绘画的纯粹性,尤其重视绘画的形式构成。周卫通过艺术创作,他在生活的表象里发掘出了某种简单的形式,同时将生活中的秧歌和灯会人员众多的视像构成秩序化的图像。所以,周卫在创作中更关心秩序感与构成,关心均衡与结构,画面追求凝重厚实、恒定持久的感觉。这样,周卫油画的两个要素或内在结构就在于:有悟性的画家,西方艺术和东方艺术内涵,人的主体,自然混沌地交融——从某种意义上说,由周卫开始形成的“本土性油画”在风格上的内在特征不外乎这二者。“在艺术中,引进与创造这两者彼此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引进中的艺术创造又不可避免地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引进者们身上的民族文化沉淀与积累的自然流露,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二是引进者的自觉追求,其中有艺术家们锲而不舍的努力,但成功与否则由其秉赋、天性、气质胸襟与修养所决定。”
 
 
《黄土谣》   120cm x 120cm   1999年
 
  也许就在这“本土情怀”中,周卫改变了以往“写实油画”画家的身份,并在这一过程中,突出了感性与知性的双重作用,施展了他作为文人与画家的双重优势,以感性为情怀,以知性为学养,让民族文化浸润着灵性。因此,周卫油画最初和最基本的文化意义在于将自然、生命、爱作为他艺术中贯穿的主题。他以自身的文化感受和生命体验处理自然,他把美带给欣赏者时,还传递了自己精神苦旅的印痕。
 
  在周卫的油画笔下,他更直接地用色彩去描绘,更集中地探寻民族精神世界,而他在整个油画创作中最精彩的画作往往也是民族精神的描绘。他要描绘“文化感受”,其实也就是他对民族精神的解读。他的油画无不标示出特定的东北农村生活气息,还有那充满地域色彩的乡土人物以及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展示了东北特有的乡村文化景观,我愿意在这样的层面上把周卫的油画作品看成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形象展现。譬如《欢乐吧,春风》《正月里》《长白山余脉》《辽西灯会》《花灯之夜》《京剧化妆室》《龙灯之夜》《烛光里的妈妈《第一声妈妈》,这些画作都可以作如是观。
 
 
《母亲河畔》  120cm × 120cm   2007年
 
  “我的领地仍然定在民俗题材里,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对辽西充满了感情,那里土地瘠薄,赤地千里,贫穷、落后、却保留着传统的文化与习俗。那里的民间美术品很丰富,人仍然依照古老的生活方式活着。我爱那里的人淳朴、自然、诚实善良,他们与天地自然生活在一起,他们日常生活是灰色的,但他们的理想是彩色的。每逢年节必要装扮起,身披彩衣,手托花灯在锣鼓声中通宵达旦地游行在山地上,游行在闹市中,在那群装神扮鬼的脸谱里存留着先民图腾的遗痕,在那疯狂扭动的腰肢里藏有古老巫术的身影,那群散发着热烘烘气息的壮汉与女人们焕发着生命的活力,在原始的、笨拙的然而热烈的歌舞声中忘掉成年累月的辛苦,身心痛快淋漓地宣泄着。”
 
 
《林中小河》   60cm x 60cm    2011年
 
  周卫对东北传统习俗的熟悉与厚爱,使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叙述着东北秧歌那种火爆、热烈、自由奔放的风格特点,它所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韵,正是受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民族心理和地方风俗所形成的人民性格和审美意识所决定的。东北之地,有雄伟壮丽的长白山、茂密的森林、辽阔无垠的平原、横溢的江河、丰富的资源,夏日炎热,隆冬酷寒,这里生活的汉族、满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和大批闯关东的移民,在共同的生活、艰苦的自然环境、凛冽的气候中,锻炼了东北人坚忍不拔、热烈而奔放、开朗而诙谐的性格,充分反映在秧歌火爆、热烈奔放的舞蹈节奏和表演中,同时也表现在周卫的油画中。周卫对民族文化的情有独钟,但从文化角度上看,显然与道家文化有着更深厚的渊源,正是由于道家的文化传承,使周卫的“本土性油画”散发出诗性的清香。因为,“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抒情诗……风俗,不论是自然形成的,还是包含一定的人为成分(如自上而下的推行),都反映了一个民族对生活的挚爱,对‘活着’所感到的欢悦。他们把生活中的诗情用一定的外部形式固定下来,并且相互交流,融为一体。风俗中保留一个民族的常绿童心,并对这种童心加以圣化。风俗使一个民族永不衰老”,而周卫“本土油画”的描绘最好地体现了道家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率真率性的人生态度。其实,对于周卫而言,风俗,对增加他作品的生活气息、乡土气息,是有帮助的。周卫“本土性油画”中的乡土气息,就是通过那种种浸透着民族文化的风俗、仪式色彩以及画家对民族文化的深情厚爱而呈现出来的。这也是周卫理解的“时代意识”,这是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画家周卫与平庸画家的最本质的区别,正是在这一点上周卫才成为具有独立思维和艺术品格的周卫。
 
 
《海岛渔场》  110cm × 110cm   2005年
 
  在艺术苦旅式的路途中,周卫拓展了油画的审美空间。如此说来,紧紧握住生活之根、文化之根,牢牢把持艺术之灵,始终坚守画家个性,运用更加智慧、更加高超的油画技巧来创作出优秀作品,仍然是周卫创作“本土性油画”的价值选择和未来方向。
 
 
《辽西老农》   50cm × 40cm   2000年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2020年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盛大开幕

【2020 年12月1日, 上海】 2020年 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Australia Marketplace Online - China 2020,简称AMO)于...

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落幕:一期一会的艺样金陵

2020年11月29日,为期四天的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季暨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圆满落幕。...

名家推荐:画家王志坚作品赏析

王志坚:生于1958年,湖南湘乡人。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代表作曾获中国美协授予的二等奖,国家文化部银奖,...

品山崎之韵,溯日威之源

11月4日,三得利日本威士忌世家在上海举办“山崎日威之源”品鉴会,以山崎多个珍贵酒款打造了一场味觉盛宴,与...

笔墨灵动 富力清新:著名画家刘新华

刘新华,天津市人。籍贯:河北河间市。毕业于日本京都艺术大学大学院、文学硕士、美术硕士、美学博士。...

打卡设计|魔都明珠塔前的“Rolf Benz名伶”

▲坐标:上海外滩悦榕庄 热情时尚的Ms.Mio Mio的美如同奥黛丽赫本,略带复古气息却时尚感永存,并拥有自己独立的审...

Ember推出限量版智能温控马克杯, 为中国消费者打造顶级咖啡体验

Ember亮相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 中国上海,2020年10月 29 日 以设计主导的智能温控品牌Ember今天宣布,推出全新限量...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