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艺术为人民·丹青铸辉煌——记著名画家宋效民

2017-11-03 17:11 来源:本站

宋效民其人:

宋效民1962年生,教授,海南省高校教学名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海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海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师,民建中央画院院士,海南民建书画院副院长,海南省民族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砗磲协会副会长,海南高等教育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数字艺术设计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认证专家委员会专家。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家、省级展览并获奖,多幅作品被中外博物馆、艺术机构收藏。个人艺术成果被多家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做专题报道。

宋效民和他的画

人们开始认识他,这个秦山陇水的儿子宋效民,越过了自己的而立之年,终于开始以成熟的目光和定格的理念维护自己已有十多年的美术生涯。他完全凭着自己对绘画的挚爱与近乎异禀的艺术特质,同时也凭着巨大的勇气与聪颖赤条条地闯入了美术殿堂。他保持着自己的理解,自我的追求与自身的气息。正是这些完全出自灵魂与本能的艺术感觉,使他的创作进入了一种超自然的境界。仿佛一位全心苦修的僧侣终于在朦胧中发现了圣洁神奇的仙境,于是开始用不可动摇的信心建造人间的圣地。

【骑楼前的白玉兰】

宋效民从80年代初便在画面的自然肌理形成上注入了自己的创作灵感与求索,他把这一类型作品称为流体画。流体画对于宋效民却正是他那丰富的想象力,纷繁的艺术体验的无穷尽的表露。诡异莫测、奇幻万状的画面使观赏者神思飞扬,引发无穷的遐想与回味。他在流体画表现自然美的基础上又开始探索以抽象的手法表现生命与物质的哲理意韵。他追求绘画对直觉、情感、回忆、梦幻,潜意识等主观世界的深度体验。这种追求是艺术对生与新、生与死、自然与人生、自我与超越等等复杂矛盾的无休止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绘画语言的技巧性淡弱了,在某种程度上说甚至是丧失了,因为他追求的是绘画语言对生命过程的痛苦体验,而不是感官的愉悦。

【三角梅】

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的耐于寂寞,他的甘苦与勤奋是基本前提。但可贵的是当艺术理想与现实利益相冲突时,他的选择才能体现出一个艺术家的最基本素质。宋效民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正继续为此而苦苦求索。

本文出自1994年甘肃省电视台《社会博览》110期,《人生路——宋效民和他的画》。撰稿:彭仲杰,学者、作家、现居兰州。

【面朝大海】

永远的乡愁——画家宋效民印象

荷尔德林的名句“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被认为是对于人类生存状态的理想化描述。曾经从哲学意义上阐述这一说法的著名学者海德格尔本人最后竟遁迹山林,在冥想中度过了自己的晚年。古今中外能够超然物外,保持纯真心境和自由心态者,大有人在。特别是那些纯粹的艺术家,美的创造者。当我们结识宋效民并应邀前往他的画室参观之后,我们对于他的活法恰恰产生了这种感觉。

【三亚湾】

宋效民从事染织设计多年,而且颇有建树,初次见面的印象也是热情大度,精明干练。于是你难以相信,眼前的作品竟出自他的手笔。原来宋效民拥有一个更具光彩的棱面,营造了一个如此深邃的世界。在这方艺术天地当中,我想象他的那份执着和悠悠,俨然是一位饱经沧桑而沉默寡言的老农在阳光下料理着自个的一陇庄稼。“不过,我的这些画都是晚上画的,只有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才能找到感觉”,宋效民这样说。那么,在一个个万籁寂静的深夜他是否感觉到了某种超脱和富足,又是否感觉到了痛苦和孤独呢?暮色降临,灯火阑珊,奔波劳碌的人摘下了面具钻进画室,笔端饱沾的色彩,凝聚着激情;变幻的生命色彩,喷薄的心灵积聚,这使他得以直面自我,观照世界。而世界和自我灵犀相通,豁然洞开。于是画家不在顾及传统造型法则,媚俗的具象隐退而消失了,凸现的只有结构,只有材料的质感和色彩的对比交融。胸中丘壑,心头块垒,瞬间外化为在两维空间展开的异象。仿佛梦境,随意而又精微,神秘而又纯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如果,你流连驻足,应该聆听到画幅下面的呼吸与心跳,能够触摸到艺术家那粗粝而又厚重的灵魂,这便是美学家所谓有意为的形式。也正是先锋艺术的魅力所在。

【水巷口】

我相信对于宋效民来说,语言的确立,风格的形成似乎并不是一个理性抉择的过程而是引导和直觉作用的结果,他们来自画家的禀赋和妙悟。因此宋效民的作品没有在现实层面上展开,也摒弃了司空见惯的社会学主题。他们是个体深层经验的捕捉和把握,是种种心灵状态的流露和展览。弥漫期间的是对人性和生存的困惑,是现代人失落精神家园之后无以排遣的乡愁。

【五指山下】

对于宋效民今天或者明天的读者来说,宋效民的价值首先在与他把绘画当作了生命存在的方式。他试图寻求一种全新的艺术语言来跟世界对话,而这样的人生肯定是充满了诗意。

本文出自1995年甘肃卫视专题片《永远的乡愁——画家宋效民》

撰稿:张晨(著名文化学者、诗人)

【松涛清影】

宋效民:梦的制造者

艺术有着强大的传统的力量,而艺术同时也要求有着更加强大的现代新鲜气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艺术家是制梦者,是渴望把私密、独特、斑斓而丰厚的内蕴展示给循规蹈矩者的那个人。

【热带花卉】

 

【陵水鱼排】

宋效民这些新作,在色彩的运用上,不是水墨画的淡约色调,而是融入了油画鲜艳、光感强烈的优点,这些作品竟洋溢着一股奇异甚至梦幻之美。《初雪》中白红映照、《巴山秋雨》的迷蒙如诗、《春》的写意、《过高原》的辽远、《洪晃》中的高古、《湖上初日》的烟雾、《静夜》里的寂静、《千里明月》中月色撩人、《万里清秋》的阔大、《物语》的轻柔、《塬上暮色》的苍凉浑厚……整本画册透露出来的,是一批有着强烈个人风格的画作,是一批有着奇异到令人不安的美感的画作,这些画的对象为我们所知,而传达的感观却别开生面。

【濛】

要是找一个确切的词来表达这些画传达的感觉,就是一个字:梦。这些作品所展现的,正是宋效民所希望表达的,那种带着某种虚幻、高古、悠远、迷蒙、斑斓、奇异的梦。通过这一批画作的创作,宋效民这个制梦者,也穿越梦境,寻找到了他所追求的虚静,寻找到了他的道,寻找到了他所追寻的“虚静为道”。

李少君:海南省文联专职副主席,一级作家,出版诗集《草根集》、《诗歌读本:三十二首诗》等,诗作入选大学教材,并被翻译为多种文字。

林森:《天涯》杂志编辑。曾获多种奖项,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小镇》、诗集《月落星归》等。

【金风送香】

感觉·梦幻·宣泄

但凡在艺术创作上有点想法的人,他的作品表现往往也与众不同。

效民弟和我相识也快二十年了,可以说,他的创作轨迹一直吸引着我的视线。他走的是一条完全独立的路。他说凭着感觉去寻找心中的梦幻,去用炽热的色彩去宣泄他自己人生的体验。他用艺术的手段反复的对身与心、生与死、自然与人生、自我与超越、意识与潜意识、存在状态与生命需求等等复杂矛盾进行锲而不舍的探索。

​艺术家不是哲学家,不是教育家,但并不能说艺术本体没有具备这样的功能。当我们被一幅幅艺术作品打动了心灵,你就会自然地与艺术家走在一起,静静地思考,想象的翅膀也为之展开……这其中艺术家最大的贡献,除了自己别于旁人的独立思维所产生的创作冲动外,艺术创作手段的多样性乃是构成他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效民不仅善用传统油画技法去表现一些禅意或前瞻的主题,在水墨及综合材料上勤于实践,创作出了一幅幅内涵深刻、耐看而有味道的好作品。

在崎岖的艺术道路上,我相信,依然向前迈进的效民,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

一丁:画家、自由撰稿人。本文出自2001年5月21日《旅游文化报》第五版“艺术长廊”。

【海南的云】

【改建中的国兴城】

【凤凰花开】

【废弃的新港】

【昌江人家】

【晨曦霸王岭】

【春榕】

【碧溪】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2020年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盛大开幕

【2020 年12月1日, 上海】 2020年 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Australia Marketplace Online - China 2020,简称AMO)于...

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落幕:一期一会的艺样金陵

2020年11月29日,为期四天的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季暨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圆满落幕。...

名家推荐:画家王志坚作品赏析

王志坚:生于1958年,湖南湘乡人。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代表作曾获中国美协授予的二等奖,国家文化部银奖,...

品山崎之韵,溯日威之源

11月4日,三得利日本威士忌世家在上海举办“山崎日威之源”品鉴会,以山崎多个珍贵酒款打造了一场味觉盛宴,与...

笔墨灵动 富力清新:著名画家刘新华

刘新华,天津市人。籍贯:河北河间市。毕业于日本京都艺术大学大学院、文学硕士、美术硕士、美学博士。...

打卡设计|魔都明珠塔前的“Rolf Benz名伶”

▲坐标:上海外滩悦榕庄 热情时尚的Ms.Mio Mio的美如同奥黛丽赫本,略带复古气息却时尚感永存,并拥有自己独立的审...

Ember推出限量版智能温控马克杯, 为中国消费者打造顶级咖啡体验

Ember亮相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 中国上海,2020年10月 29 日 以设计主导的智能温控品牌Ember今天宣布,推出全新限量...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