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之笔写我心象:读于军福的山水画
2017-12-13 15:03 来源:本站
【艺术简历】
于军福,1964年出生于辽宁庄河。系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美协河山画会会员、辽宁省美协理事、文化部青联美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教授、大连市美协主席团委员、大连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大连画院研究员。
在中宣部拍摄的《纪念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两周年》大型记录片《召唤》中,被做为扎根基层采风的唯一画家代表出镜,并在央视多套黄金时段播出。专题片《山灵海韵.中国著名画家于军福》在中央电视台“艺术投资”栏目播出。《山水画名家于军福》专题片在大连电视台“影像力”栏目播出。由于德艺双馨曾被中共大连市委授予"大连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其作品在“2008和谐中华庆奥运”全国大展中荣获金奖、"第二届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中荣获铜奖、“民族魂,国土情“全国大展中荣获铜奖、“海潮杯“全国中国画大展中荣获优秀奖、“盛世丹青”全国中国画名家学术提名展中荣获优秀奖、"改革开放30年全国名家学术邀请展"中作品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在第七届“民族百花奖”全国美术大展中被中国美协做为"特邀作者"特邀作品参展。入选首届中国写意画大展、全国第二届中国画大展、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七次新人新作展、2006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名家提名展、“武陵文脉”全国山水名家四省市巡回展,“河山如画图”中国美协河山画会成立三十周年30人作品展,“河山如画图”中国美协河山画会成立三十周年艺术展,“河山如画”中国当代山水画名家学术邀请展,第一、二、三、五、七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等展览。作品被众多美术馆、博物馆及收藏家收藏。
出版有《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于军福》、《当代名家艺术研究——于军福写意山水画艺术》、《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书画百家专辑·于军福卷》等多部个人专著。
《林泉高致图》124cm×248cm
以我之笔 写我心象
——读于军福的山水画
徐恩存
阅读著名山水画家于军福先生的山水画作品,让人思考的是,他是如何获得这种感觉和表现手法的?在我眼中,画家于军福显然有着非同寻常的艺术感受力和观察力,他的善于把握对象的能力是不一般的,如此才能执著的在经验世界现象的迷雾中徜徉,这便注定了他必然是一位“用我之笔,写我心象”的画家,而且创造出富有个性特点的艺术作品。
《深谷幽居图》124cm×248cm
军福先生是一位带着梦幻入画的画家,他不同于当代某些画家那样——变写意为写实,变心象为具象……一味应合市俗的需要,他执著于心象虚拟的表现,但又未走上极端,他的山水画多在“似与不似之间”定位,体现为“梦中之梦”的玄想效果,使之在现实世界中无从核对与寻找,他着力在画面中显现的,乃是生动的、丰富的、用情很深的氤氲意象,它们是属于内心的、属于情绪化的符号隐喻与表达。
《林泉高致》124cm×248cm2016年
严格的说,作为山水画家的军福,乃是一个空间的意写与表现者,他坚持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笔墨表现对象,而笔下山水符号在此起着结构性作用,使具有梦幻色彩的玄想世界及其符号借此成为现实自然情态的隐喻与象征;为此,军福以数十年笔耕、勤勉历炼,终于收获了可喜的成果。
《叠嶂气度图》96cm×190cm2016年
他的作品《山中人家》、《山中隐居》、《幽林清气图》、《寒林幽谷》、《林泉高致图》、《深谷幽居图》、《云林层隐听溪声》等,在这方面都有极为突出的表现。显然,军福先生笔下的山川、流水、云烟、屋宇都可归于感性生动的生命形式,在远离世俗、拒绝平庸而与山野、溪流、云水与村落的虚拟、梦幻的方式相融,并进而脱离现实经验世界,与情绪化的山水符号、臆想的心象结合,在情感的注入和情绪化的表现中,凝定为富于想像性的山水世界;它同时又是经验世界和虚拟世界互为联系的桥梁,通过情感与情绪在画面中的演绎,使山水意象得到夸张、变形、错位与交迭,使之与现实世界形态拉开距离,并渐显为形而上的特点与虚拟性的“精神家园”图景。
由此,军福先生的山水画开启了梦幻图景与虚拟世界的“神秘之门”。
《云峰秀泽图》68cm×136cm2017年
军福先生作品中的空间性多重性构造具有中国画的本体价值与意义。如前述作品中的黑白灰关系,在二维平面空间中,它们呈现为一种秩序性的排列——黑色的山脉,灰色的溪流、河岸,白色的烟云雨雾……在这一符号关系中,黑白灰色含着虚实关系、形意关系,即现实与虚拟关系,画家笔下山水意象的传统经验与虚拟的关系完全倒转,摒弃了时间因素,画面则呈现了全新而陌生的视觉感受。
《林壑云泉图》68cm×136cm2017年
因为,传统绘画在时间处理上,并不绝然排斥时间因素,传统三远法的“平远、高远、深远”中仍有时间因素的作用;而军福先生的山水画则体现出单纯的空间特点,他画面中的山水符号排列明显地表现为空间对时间的覆盖,不仅不在画面中交待时间的顺序和先后,且有意模糊了画面中的时间关系,通过这个方式消解了画面中的因果关系依赖而转向偶然和神秘,因此,有限画面空间中的符号、意象及其黑白灰关系脱离了客观性与逻辑关系,呈现为自由、跳动、轻松、随意的特点,营造了多空间的相加,错位等几何形体的关系,使作品体现出本质性的气息。
《林壑清幽图》68cm×136cm2017年
这种本真的纯正性,首先存在于画家的心中,才有了艺术本质的纯正性;由此,便不难理解画家作品的特点与意义了。
“以我之笔,写我心象”,是军福先生的绘画状态,也是对庸常与因袭脱离的必然状态;如《寒林幽谷》、《林泉高致图》等,其外在结构是空间错位与互渗互动的,内在结构则是以画家精神为主线,随情绪变化而呈现的节奏与韵律。其中,一个明显地事实是,符号、笔墨、空间,都隐含着一种抒情动机,并体现出从古典到现代的演绎轨迹;而且,我们也分明看到,画家对待创作的认真艺术态度,以及用笔用墨的处心积虑和呕心呖血、精益求精,几乎都在水到渠成的沉淀中完成了艺术的运转与提升,并且从容自然,境界开阔。
《深山飞溪图》98cm×198cm2011年
军福先生自觉置身于当代文化语境,领略八面来风的时代气息,使他把吮吸营养与感受新的历史氛围相结合,成为新创造的动力,这一切成为他人生的自觉和艺术的自觉。在孜孜以求中,画家扩大了视角,转化为思维方式,得以在多维视野的理解中自由穿行。使画家笔下的山水意象、符号呈现鲜明的心象特点,在神秘的心象状态中,以朴朔迷离的方式表现为由远及近、又由近到远的动态性和无所羁绊的精神自由特点。
经历过种种历炼,军福先生的山水艺术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浮岚逸隐图》68cm×136cm2016年
在这道风景的背后折射出画家于军福先生出色的写意能力。他的山水画在笔墨技法上的独特性在咫尺空间中也得到充分显现,他同时也在艺术本质的前提下和艺术自觉的高度上进一步显现出“以技入境”的轨迹与遵循。从这个角度看,军福先生的艺术风格与表现技巧,是因为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在自然而然的外化中一种艺术文本的实现罢了。
《山静月明图》68cm×136cm 2015年
传统山水画中的时间性,是因果性、必然性的关系显现,军福抽掉了山水画常态思维的时间因素而代之为空间性,画面中的“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便在密集的线条、苔点与块面中,经过虚拟与真实、人物与背景、感情与情绪等的起伏、跌宕与波动中给以表现,成为空间性的隐喻,成为神秘氛围中偶然的间断性的接合。
这是于军福先生山水艺术不同凡响之处。
《云起秋涧图》68cm×136cm2015年
正因为如此,我们仿佛看到了复杂自然世界的另一面!看到面对自然时,我们并非全然是被动,因为我们并没有陷入机械的定义与科学理性主义的套路,所以,于军福先生是一位生动的、充满创造活力的画家。
(徐恩存,当代著名美术评论家,1987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先后就职于中国美术报,美术观察等报刊。现为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中心研究员。)
《溪山晨曦图》68cm×136cm2015年
气象宽博 沉静儒雅
——读于军福的山水画
李宝林
山水画是成熟最早的画种之一,也是人类最早的绘画表现形式。从山水画诞生之日起,它所承载的就是物质和精神的交融。艺术家只有注重精神的表现与精神的追求的最大化,也就是精神的纯粹性。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都葆有其追求,才可能有人文精神和独立人格,如果仅依靠技巧而将笔量和精神分割开来,其艺术价值必大打折扣。
《云林层隐听溪声》100cm×200cm2012年
赏读著名画家于军福的山水画作品可以看到,他的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精神领悟极深,能始把山水画史作为“技”来研究,进而服务于自己作品的创新,使传统的传承,弘扬能落实到实践的实处,以开拓自我面貌。用苏轼的说法,便是艺术的境界应该是“由道而技”,在二者不可得的情况下,无道有技,还不妨“技近乎道”,而:有道无技“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艺术只剩下了观念,只能说是艺术之“过,而决不能说是“功”。
《烟山云树伴清溪》68cm×136cm2010年
正是基于军福这样切实深入的研究,包括把历代各家笔墨技法与造化形象的具体印证,反馈到其作品中,便形成了不与人同的艺术风貌。军福于王蒙,石溪用功最深,体会也最深,而笔墨的朴实沉厚,又有沈周的性格,因而形成了其作的宽博气象。
《林泉清音图》68cm×68cm2015年
用心解读军福的近期山水画作品,我们就能走进的营造的山水之境,从他的系列作品来看,画面结体清晰,用笔遒劲而兼清岚墨气,于积染之间得空灵雅逸,深厚华滋之韵致。不论疏简,枯湿浓淡,疏密聚散的笔墨点线大都运用繁线并辅之以清新名利的色彩铺染,以配合形象的描绘,显得元气淋漓,情调爽朗,这就说明他的艺术追求不仅仅在于“论笔墨之精妙,山水决不如画”,同时还在于“论蹊径之奇怪,则画交于山水”。
《曲径深处有高隐》68cm×68cm2015年
而这交于山水的蹊径形象,除了依赖于笔墨的精妙,还离不开明润的色彩。如果说,军福的山水在笔墨和蹊径两方面更多地着意在传统的气息,那么,他的色彩辅染,尤其是用水,用色都赋予了传统以新意,拉开了与传统山水审美观感的距离,拙朴的笔墨笼罩以清秀的色彩。于平正老实中又焕发出灵逸聪颖的风华,形成了自我的面貌,这一风华,因为是从厚积的基础上薄发出来,有脚踏实地的功力基础,所以相比一直超入的冲击力,更具绵延不绝的亲和力和艺术感染力。
《庭前清池图》68cm×68cm2015年
此外,军福的作品注重描绘对象的内在气韵,画作沉静,安逸,别具一番文人雅淡的韵味。他把自己的情感与民族的传统精神文化融汇于一体,不仅较好地传承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精神和笔墨程式,更有自己独特的笔墨追求。其作整体淡雅而层次丰富,颇具弘仁,龚贤之气息,并得古人谨严之视觉传统,而且,他带我们的视觉体验也不是古人图像的简单重复,而是消化之后的重新运用,其作在传统气韵中融合了新的视觉体验,多将传统的构图方式结合于现代性的空间感受,具有一种写生感,而细微的笔触之间,则透露出他对光影塑形的理解与表现,这使得他的画面在体量感上有别于前人,实现了一种境界清淡与空间积体的有效融合。
《临海人家》68cm×60cm2014年
同时,军福对造景的感受来自于自然与造化也绝非抄袭古人。正是他对传统和西画技法的吸收改造与融合,使得其作在抒情与气息上与传统获得了连接,在视觉空间上获得了当代感的图像体验,并形成了浓厚的抒情风格。他在创作中把自己跳动着的磅礴的感情,春蝉吐丝般虔敬而又深情专注地化作笔下的功夫,把自己的深沉思考通过水墨技艺而变成独特的审美透视,散锋峻点山色,灵动飞扬,细腻而又富有层次,与天地交流的道家生命意识,更包容进佛家慈悲为怀的理念及其庄严神圣的外在特征,而这些内容的笔墨又完全是充满了儒家精神的技法。
《一记清泉绕庭前》68cm×68cm2014年
在当今画坛多“心浮气躁”的创作心态和“浓重粗野”的时风下,于军福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同时也更显得冷静,理智与难能可贵。这也得益于他数十年从事美术创作研究和领导工作而形成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军福的眼中,绘画不是一种时尚,而是一种艺术史自身演进的需求结果,也正是他这种对传统的执着坚守和孜孜以求的开拓创新,赋予了其作品丰厚的人文价值。
《幽林烟雨图》68cm×68cm2014年
山高水长。在中国山水画的传承与创新的路上,只有不畏艰难地跋涉在崎岖小道上的人,才有希望攀登上成功的巅峰。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盼着军福不断实现自我的突破和超越,有更多精彩的新作问世。
(李宝林,当代著名中国画家,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美协河山画会会长,中国美协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院长。)
2020年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盛大开幕
【2020 年12月1日, 上海】 2020年 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Australia Marketplace Online - China 2020,简称AMO)于...
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落幕:一期一会的艺样金陵
2020年11月29日,为期四天的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季暨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圆满落幕。...
名家推荐:画家王志坚作品赏析
王志坚:生于1958年,湖南湘乡人。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代表作曾获中国美协授予的二等奖,国家文化部银奖,...
品山崎之韵,溯日威之源
11月4日,三得利日本威士忌世家在上海举办“山崎日威之源”品鉴会,以山崎多个珍贵酒款打造了一场味觉盛宴,与...
笔墨灵动 富力清新:著名画家刘新华
刘新华,天津市人。籍贯:河北河间市。毕业于日本京都艺术大学大学院、文学硕士、美术硕士、美学博士。...
打卡设计|魔都明珠塔前的“Rolf Benz名伶”
▲坐标:上海外滩悦榕庄 热情时尚的Ms.Mio Mio的美如同奥黛丽赫本,略带复古气息却时尚感永存,并拥有自己独立的审...
Ember推出限量版智能温控马克杯, 为中国消费者打造顶级咖啡体验
Ember亮相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 中国上海,2020年10月 29 日 以设计主导的智能温控品牌Ember今天宣布,推出全新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