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翰墨丹青:品读骆晓萌的绘画艺术

2017-12-21 10:40 来源:本站

【艺术简历

骆晓萌、字逸夫,北京人。生性散淡,一生好读书而不求甚解,长问道而未得真悟。八岁习画,十四岁参加北京市美展。少时也曾投笔从戎,但仍不改游山玩水之性。回京后曾长期从事美术创作、教学与业余美术创作辅导工作,八十年代起先后师从于周思聪、韩国臻、刘大为、王迎春、杜滋龄、李延声等先生。一九八七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二零零五年入国家画院人物画高研班刘大为工作室。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研究院研究员、现代艺术研究院院长、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囯画研究院研究员。

画家心语

作画、写文是我的生活,随性自然是我生活的写照。在真实中观照自然、观注生命、发现自我,从而在艺术实践中得到更好、更深刻的表达是我的追求。只有真诚的面对生命、自然和自己的内心,才能在作品中体现出真正的个性语言。

《空山养心图》187×180cm2010年作

心游在生活的沃土上

——骆逸夫的人物画

徐恩存

从特定的意义看,人物画的创作是最直接关系着现实生活的艺术。可以这样认为,人物画的灵感、以及艺术形式、语言选择与审美把握都关乎着人与生活的关系,及由这种“人与生活”的关系而产生、演绎出丰富与多样的审美形态和艺术风格。

显然,脱离了生活的关系,艺术必定苍白乏味,而在生活沃土中产生的的艺术之树,必定根深叶茂,活力四溢,生命旺盛。

《夏河正月的记忆》136×68cm

青年画家骆逸夫的人物画创作,反映出了的正是艺术对“人与生活”这一主题的个性阐释和表现。在骆逸夫的创作中,始终围绕着人与生活,也就是“人与生存”和“人与世界”的关系展开,并将其形象化、笔墨化与形式化,而这一切始终关系着现实生活的沃土,并把追求目标上升到精神层面。

《转经路上》136×68cm

在写意人物画中,骆逸夫不失笔下人物的具象特点,然而人物却更重形神兼备与精神气质的表现,更重以现实中提取一种“人本”的要素,摆脱概念化的表现模式,不设置认为的、复杂的场景与环境,在“人之美"的构想中去表现人与他的生活,使人物在置身于现实生活焕发出自身之美。应该说,这是骆逸夫人物画的创作特点,正是寻此理念,画家建立了自己的形式、结构、语言,使之呈现为一种“心游”的特点,用以展示生命之歌,劳动之美与人性的魅力。

《天祈》136×68cm

显然,处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当代,每一个画家都不可能对全球化的趋势漠然置之,而开发的文化环境为开启艺术的创意观念的转变和吸收外来文化的环境为开启艺术的创意观念的转变和吸收外来文化积极的因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骆逸夫正是在这一特点的时空中,定位了自己的艺术选择,即以认为主题,展示人的生活及其丰富的表现,并赋予其以本质性和规律性,及由此而产生的形式美与笔墨美。

《空山惟见水潺潺》68×136cm2015年作

我们看到,在画家的作品中,着意在现实生活中提取形式美感,在从容自然中选在视角,不矫情、不造作、不刻意,是人物在现实氛围中获得朴素、单纯的品质,在墨色的疏密、浓淡、干湿的变化中使线的运用和发挥、墨的运用和发挥,都达到一种全新的效果,画面充实、饱满,形式富于变化、人物进而呈现出一种自然之美,但最终这一切都指向了一种对生命美感的赞颂和现代意味。

《空山行禅图》189×97cm2015年作

骆逸夫的人物画、洋溢着一种清新、朴实的气息,一种浓郁的生活诗意。作为画家他自觉地置身于生活之中,感受现实的丰富多彩,感受人的内心之美,所以他才能表现出如《斜阳》中老人的沧桑感及深刻的象征意义,《正午阳光》中的少女清纯之美,《远声》中女青年的优雅气质与令人陶醉的诗意境界,《静水微波》中的少女天真本性,折射的人性之美。而《圣地高原》,则是以浓重、沉郁的笔墨、色彩,粗犷、沧桑的造型,在黑白对比、疏密对比中,表现高原人粗砺而又坚韧的性格与品质,揭示生命的本质之美;在骆逸夫的近作《轻风》、《天地之间》等作品中,我们发现他的绘画风格有了明显的变化。

《南开大学宁宗一教授像》50×50cm

也就是说,他的艺术更逼近与本质与规律,外在的铺排转换为内在的寻找与发现,笔墨与人物的造型更重质量和趣味,特别明显地是,线的韵致得到充分发挥,在波折、转换与起笔、运笔、止笔中更注意了内在意趣和含蓄的品质,笔墨更加注意审美表达。而画家所作的一批人物写生,尤见出他这一变化,笔墨的运用,在结构中显示出一种从容自然和率性书写。而实际上,这多是一种变画法与写法的转变,这一转变的直接结果是,作品整体的艺术感觉得到加强,笔墨俱佳中又有一份生动之气。

《藏女》50×50cm

当代绘画仍然呼唤“人与生活”的关注,而“人与生活”仍然是艺术创作古往今来重大主题。艺术史上的优秀画家和优秀作品,无不是在表现“人与生活”中发挥其才智和能力的,它同时又为画家的创作,展示了广阔的平台和无限的空间。骆逸夫正是在面对“人与生活”中,激活了自己的创作活力和创作激情的。作为走向吃成熟的青年画家,他的作品在时间中得到历炼,他的思考亦在时间不断成熟,只要目标始终如一,一个勤奋的耕耘者,肯定会有丰硕的收获的。

《对奕图》68×136cm2010年作

月下随笔

佛家以明心见性为本,道家以修心炼性为宗,儒家以存心养性为旨。法有万象,性理唯一。品茶之趣,由在品,意在养性修身也,为画之道,亦如是。借画抒情,以画名道,进而亦可以画养心、体道、修身。个中之旨,如人饮水,自体、自证者方知,言说不可以尽意耳。故学画先察理,先通画理,而后求画法,盖理为体,法为用耳。理为旨趣,发乎规律,成乎规则,进而现之于法。法者,技法也,用作之机巧耳。

《佛光》68×136cm2011年作

线有笔法,墨分五色,其旨盖以发胸中之道,以探理之精微也。故法有万种,而理唯一。万法归于理,理正则法正,理通则法成,理偏法亦邪矣。如法有中锋用笔为上之论,中锋为法,理宗崇中正平和之心性耳。中锋用笔,非关中锋用笔,理通自可不拘于法。学画之旨,万不可为法障,不明就里,而偏执于一说。不求理通而固执于法,非为上品也。故学画亦如修心、养性,此古人论画谓“画品即人品”也。观画,论画为品画,学画者于此不可不明察耳。

庚寅年初夏寂照堂主逸夫时客广州鸣泉居

《禅院清荫》68×136cm2015年作

《处处可安禅》45×66cm2015年作

《月影》45×45cm

《一柱心香证禅机》40×40cm

《辩》45×32cm2011年作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2020年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盛大开幕

【2020 年12月1日, 上海】 2020年 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Australia Marketplace Online - China 2020,简称AMO)于...

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落幕:一期一会的艺样金陵

2020年11月29日,为期四天的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季暨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圆满落幕。...

名家推荐:画家王志坚作品赏析

王志坚:生于1958年,湖南湘乡人。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代表作曾获中国美协授予的二等奖,国家文化部银奖,...

品山崎之韵,溯日威之源

11月4日,三得利日本威士忌世家在上海举办“山崎日威之源”品鉴会,以山崎多个珍贵酒款打造了一场味觉盛宴,与...

笔墨灵动 富力清新:著名画家刘新华

刘新华,天津市人。籍贯:河北河间市。毕业于日本京都艺术大学大学院、文学硕士、美术硕士、美学博士。...

打卡设计|魔都明珠塔前的“Rolf Benz名伶”

▲坐标:上海外滩悦榕庄 热情时尚的Ms.Mio Mio的美如同奥黛丽赫本,略带复古气息却时尚感永存,并拥有自己独立的审...

Ember推出限量版智能温控马克杯, 为中国消费者打造顶级咖啡体验

Ember亮相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 中国上海,2020年10月 29 日 以设计主导的智能温控品牌Ember今天宣布,推出全新限量...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