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水画名家刘声垠的艺术世界
2018-01-29 10:44 来源:本站
【艺术简介】
刘声垠(聲垠、生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41年生于吉林长春。1965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现定居北京,国家画院杨长槐工作室特聘导师,北京北方工业大学客座教授。多次举办个人展览,出版《大千化境——刘声垠中国山水画作品选》等多部专著。
《鸡公山清晓图》90×180cm
横平竖直 中和圆融
——刘声垠先生解读
卢禹舜
声垠先生是我大学时期的班主任并兼水墨画教学工作,我对水墨语言的理解、对文化精神的体悟、对传统文化的衷爱都与那时先生的教诲有一定的关系,包括后来和现在我的教育教学思想也有先生艺品、人格的影响、启发,他对我的人生、艺术实践的方向、核心文化价值标准的理解都产生了深刻而深远的影响。
先生嘱我为其作品集写序,我深感惶恐,因为其艺品、人品、艺术成就都是大家所共识、共赏的。对先生的艺术,我是这样认识和理解的:
《嵩阳书院是瞻》68×137cm
先生是一位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艺术家、教育家。
先生诗、书兼长,花鸟和山水兼修,他对民主传统文化的研究深透、广博,对笔墨程式的理解有其独到之处,且在教学中能因人施教,尺度把握得非常到位,这是大学的师生共识的。其国画作品的语言纯粹,形象的形、态、关系无不体现出先生国画实践方向的贴近文脉。其笔墨的传统形质与“中和”的人格品性相融生发出了具有时代气息的传统审美趣味。我现在写竹的笔法、画荷花的墨法是受先生当年教授的方法启发而来的。
《天地之中》68×137cm
先生在当年的教育氛围中,前瞻性的提出国画教学要在注意传统的同时,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生活。后来我成为大学老师,告诉学生对自然要虔诚地全身心的投入,要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的表征,发现一草一树的枯荣中蕴含着的无限意味,感受四季轮回中蕴含着的阴阳相生的道理。用自然万物中寓藏的奥理解读传统文化精神,用万物的表征与内理的关系理解传统笔墨程式和技法,在尊重传统、研究传统的同时对古人“格物致知”的研究事物的理念与今天崇尚科学理念的时代契合,油然而生出对传统的尊重,进而更被传统文化精神、思维的强大时代生命力所征服而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崂顶大观》360×120cm
《伏牛圣境》68×137cm
当我面对欧洲,美国的等国家科技带来的物质文明与现代生活模式时,当我面对他们的文化遗迹与现代自然、人文景观时,短暂的犹豫被民族文化的自信所取代,我怀着弘扬中国文化观念的理想,以水墨语言的普适性与时代性完成了一幅幅“域外写生”作品和“八荒通神———彼岸的理想”等作品。我幸福,因为实现了我的水墨理想!我幸运,因为刘先生当年教过我!
《云蒙山下梨树沟》120×240cm
《灵山圣境》130×68cm
先生是敢于否定前我,富于横向拓展的创造型艺术家。
先生早年一直致力于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退休后他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自己的艺术时间当中,他在和时钟比速度。当年,先生“横平竖直”的生活态度倍受学生的爱戴,现在因为这种“中和”的品格他仍然受到同道的尊重。他用已经返朴归真的动态与社会各界、各层面的人士广泛接触,这里面没有任何对名和利的追逐,他已经进到了人生、艺术的圆融状态。
《浩然之气蕴太行》240×80cm
《尧山清晓图》52×137cm
白山黑水养育了一批杰出的艺术家,他已经是杰出艺术家中优秀画家的代表,但是先生不满足于自我的“小成”,年逾七旬仍追求变法,读书、行路、笔耕不辍。近几年来,他跋涉于祖国名山大川,更对太行风云情有独钟。其笔底既显“泉涌草绿”的秀润诗意,更生“云卷石叠”的雄浑气象,他超越了地域的小我。
观其近作可谓“临晓月春风,思五岳浩荡,望秋云神飞扬,手挥三山五弦,目送大漠天山飞鸿”。一幅幅画面汇生出一个“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旷达境界。
《京华春梦》137×68cm×8
《乱纷春色到查济》118×60×4cm
刘声垠山水画作品赏析
声垠先生是我哈师大同事,好友。他去年从北京回来送我一本包装精美、印刷上乘的山水画作品选集。看后,真是令我十分感动,因为一是幅幅画面都很精美,创作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二是这是他退休后在国家画院先当学生,后当先生与年轻人一样奔波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为祖国大好河山传神写照的结晶,是从200多幅写生创作中精选出来的得意之作。这种老骥伏枥的奋斗精神当为我辈学习之楷模。
《伏牛山揽胜图》四条屏
声垠先生一向主张走写生-创作-出新的艺术之路。他认为写生是创作的基础,创作是写生的升华,而出新必须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自认为不走“向壁虚造”的路,当然也不是对对象直观的摹写,而是要遵照唐人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名言,追求“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大千化境。
《南坪霁色》110×52cm×4
《幽燕朝晖》就是践行这一艺术主张的创作成果。
《幽燕朝晖》这幅画是先生在2007年怀柔慕田峪写生的基础上在2008年创作的一幅大画,作品以宏大的气势、严谨的构图、一丝不苟的笔墨,传达了古长城内外幽燕山川欣逢盛世、欣欣向荣的祥和气象。
《幽燕朝晖》120×240cm
这幅画是声垠先生众多作品中的精品之作,代表了他的作品达到的艺术高度,集中反映了他的作品的特点。
一、它具备来自写生的真实性。声垠先生在他《七十感言》一文中说:“我的画是具象写实手法,它有自然依据,更有自己的特殊感受,是有感而发,我反对画黄山而类峨嵋,更反对如实照搬”。我们在《幽燕朝晖》中看到的正是这种基于写生的自然依据的真实性,而这种真实性又不是写生习作的拼凑。而是经过了集中、概括、乃至想象和再创造的更为典型的真实性,而这一切又做的自自然然,不露人为痕迹。
《汾河之源》90×180cm
二、这幅作品以气势和境界胜。声垠先生怀着对幽燕山川的崇敬之情,表现了幽燕山川的崇高美也就是壮美。这样崇高的壮美是由位置的经营来实现的,画面中长城内外燕山山脉的主体是由近而远重重叠叠,长城沿山脊蜿蜒而行,山峰有主有从,主峰山体厚重雄伟,丛峰如众星拱月,山体之间大的结构由云气接连,山下河水环绕,形成虚实隐现的对比,整幅画面在构图上看出是下了大功夫,由于作者具备胸罗万象的素养,因此打破了传统的起承转合的程式,而更多的注重山体的重叠,掩映山势的运动与平衡,多变的构图使正体画面开阔宏大,气脉通畅,虚实、主次得体,因而自然是:“真境逼而神境生。”
《晓色韫太行》90×180cm
更为着重强调的是这幅画不仅停留在气势的壮美上,而是表现了欣逢盛世、生意盎然、欣欣向荣、一片祥和的气象。已经渗透了社会的内涵,是古稀之年的画家在面对祖国山河新貌的愉悦心境的自然流露,虽然是山水画,却具有了新时代的境界。
《千年香樟》60×60cm
三、严谨而一丝不拘的笔墨韵致。整幅画面的笔墨由于采用了写实手法而取繁不取简,以线为主又皴染结合,小青绿着色,使一座座山头、一块块石头、一棵棵树木、长城、小桥、道路、水口都笔笔画到,绝不含混。这使我想起了元人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和明沈周的《庐山高图》的笔情墨韵的精妙,感叹现在像他这样一丝不拘的作画的人不多。我为声垠先生的严谨治学精神叫好!
《细雨润江南》60×60cm
四、画面的正体把握准确到位、完美。整体的统一性是一个画家成熟与否的重要标致,凡是一个大画家的作品不管画面多复杂,其画面的统一性、完美性必须是协调一致,包括立意、构图、笔墨、设色各基本要素都必须给予充分体现,这就可以看出声垠先生作为一个画家修养是全面地、驾驭大幅山水画的创作能力是可喜的!
《山西河曲赵家沟写生》60×60cm
更为可喜的是,像《幽燕朝晖》这样的作品在画集中不止一幅。《纷河之源》《晓色韫太行》《莾岭大观》《漓江仙居图》、四条屏《南坪霁色》等等作品,都是经得起推敲的佳构,由此,我认为声垠先生的写生——创作——出新的心路是正确可行的,愿他身体健康,继续创作更新更好的山水佳作。
于显达(作者系哈师大教授,中国美协会员)
《江南三月》45×68cm
2020年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盛大开幕
【2020 年12月1日, 上海】 2020年 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Australia Marketplace Online - China 2020,简称AMO)于...
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落幕:一期一会的艺样金陵
2020年11月29日,为期四天的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季暨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圆满落幕。...
名家推荐:画家王志坚作品赏析
王志坚:生于1958年,湖南湘乡人。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代表作曾获中国美协授予的二等奖,国家文化部银奖,...
品山崎之韵,溯日威之源
11月4日,三得利日本威士忌世家在上海举办“山崎日威之源”品鉴会,以山崎多个珍贵酒款打造了一场味觉盛宴,与...
笔墨灵动 富力清新:著名画家刘新华
刘新华,天津市人。籍贯:河北河间市。毕业于日本京都艺术大学大学院、文学硕士、美术硕士、美学博士。...
打卡设计|魔都明珠塔前的“Rolf Benz名伶”
▲坐标:上海外滩悦榕庄 热情时尚的Ms.Mio Mio的美如同奥黛丽赫本,略带复古气息却时尚感永存,并拥有自己独立的审...
Ember推出限量版智能温控马克杯, 为中国消费者打造顶级咖啡体验
Ember亮相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 中国上海,2020年10月 29 日 以设计主导的智能温控品牌Ember今天宣布,推出全新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