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在朴茂与淡雅之间:原丹阳的花鸟画

2018-03-24 10:17 来源:本站

原丹阳(Yuan Dan Yang)

——原瑞祥(原丹阳)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

山东女子大学客座教授

2014年12届美展

2016年8月天津杨柳青出版社出版《原丹阳没骨花鸟作品精选》

2015年9月参加【无边·界中国当代名家中国画邀请展】

2014年作品【花期有约】获山西省第十六届美展金奖;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进京作品并参加海内外巡展

2013年作品【相约花季】获首届八大山人全国花鸟画展优秀奖

2013年作品【花间紫云外】获庆花博——纪念恽南田诞辰380周年暨全国花鸟画作品展优秀奖

2013年作品【花期有约】入选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3年作品【花期有约】获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

2011年作品【故园寻梦】入选全国第八届工笔画大展

2010年作品【秋趣】获山西省第二届工笔画大展优秀奖

2008年作品【春语】入选《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8年作品【醉春】入选《和谐家园全国工笔画作品展》

2007年作品【桐荫】入选《2007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八大山人》

在朴茂与淡雅之间:原丹阳的花鸟画

文/魏祥奇

原丹阳以撞水撞粉法绘花鸟,画风清秀、淡雅、通透、恣丽,然并不过于捕捉野逸、萧寒之气,而是在繁茂、锦簇中追求旺盛的生命力的表现。她似乎并没有受到传统文人写意花鸟画图式结构的过多影响,而是更为注重观看和写生、注重自我直接的生活体验,因此画面中总透出鲜活的生命意识,而不是已经被修正的很完美的花鸟画样式。同样,她接受的绘画训练也源于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图像和理论经验,然似乎是出于本能的直觉,其画面中涌动着一股热情洋溢的欢快之感,不是传统的诗意之境,而是更为现实的审美观照。

应该说,原丹阳的花鸟画正是在写照其“此岸”内心的状态,其更为注重自己眼睛的观看和心的感受,绘画也就成为记录自己一个短暂时间过程的痕迹。在中国传统画学观念中,以笔墨陶养心性、以绘画直抒胸臆,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她的绘画意识中都是存在的,她也在勾勒和描绘这些花鸟画中,不断“再现”出自我的精神面貌,可以说是“形神一体”。她也并不避讳绘画中的稚拙之气,这反而成为其创作中最耐人寻味的部分,撞水撞粉在局部所产生的偶然的视觉肌理,既依附于花叶的轮廓而又自然生动,与视觉的真实之间有着细微的差异,显然,在这之中显现着其个人的隐秘情绪。

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原丹阳在花鸟画创作中寻找着超越世俗生活的出口,进入的是一个情感的知识世界。这种绘画意识似乎是女性所独有,就如同我们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所看到的花的意象一样,这些花草都会有着某种象征和隐喻的含义。她也在为自己的绘画寻找一些文学性的注释,诸如“站在春的门楣,静静的摆渡阡陌镌刻的繁华过往”、“听闻初春花语,有些怯怯,生生纠结。怕,陌上花开、花会落”、“月移花影,一帘幽梦复还梦中”、“记忆的梗上,谁没有两三朵聘婷,披着情绪的花,无名地展开”种种。

在这些或诗词或散文的言辞之中,我们可以读到女性将花草视为自我青春和情感的记忆,尤其是“怕,花会落”之语,其中有几分“黛玉葬花”中“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悲凉之感。尽管如此,她的花鸟画中并没有表现出很清晰的文学性和叙事性,但是通过这些修辞我们也可以在这些绘画中感受到另外一种思绪:繁花似锦,但也寓意着生命和青春的短暂和脆弱,倏忽间便消逝不见。当然,中国传统画学理论中对花鸟画很少引申为这样一层含义,或与其创作者基本为男性有关。而在她的内心深处,花鸟成为其生活状态中各个维度情感的显现,有喜悦、有灿烂,也有幽思、有感怀。

原丹阳时常采撷花枝来工作室,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漫步到花丛中去,感受花草的芬芳气息。我想这还与对生活的感受力相关。作为创作者,她要观察每一种花枝的结构、造型,要考虑画面中的组织、穿插关系,这都要求其拥有细腻而恬静的思想形态。抑或者说,正是拥有如此温和而闲适的心境,才能绘制出这般画风朴茂而淡雅的花鸟画。完全没有隔阂,她可以在花鸟画的创作中感受到自己呼吸的每个瞬间,也在每一笔的勾勒和晕染中感受自己的情绪的起伏变化,既微妙而又难以言说。栗宪庭先生在“念珠与笔触”的展览中谈到绘画可以是一种体验自我的方式,绘画可以是对自我的疗伤和治愈:原丹阳的绘画也就不是简单地“描摹”和“再现”花枝鸟雀的视觉真实,而是在追溯和表现自我。

中国传统画学理论中谈到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说的就是在笔墨的运转中感受人的存在的价值。原丹阳通过花鸟画创作去感受外在的世界,这种方式是很有意思的转换:自然万物在其笔下被重新整理和归纳,成为一种心灵的秩序。相信她在此过程中也理解自然秩序本身的微妙和神奇,“格物致知”,也在花卉和枝叶的生长间,察觉出生命的力量和无限。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更仰赖于感知的思想,在她的创作体验中不断活跃起来,绘画是观照自我,是回归本心,也是对自我的超越。

2016年4月于北京东城胡同

​魏祥奇:中国绘画史博士、中国美术馆馆员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2020年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盛大开幕

【2020 年12月1日, 上海】 2020年 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Australia Marketplace Online - China 2020,简称AMO)于...

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落幕:一期一会的艺样金陵

2020年11月29日,为期四天的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季暨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圆满落幕。...

名家推荐:画家王志坚作品赏析

王志坚:生于1958年,湖南湘乡人。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代表作曾获中国美协授予的二等奖,国家文化部银奖,...

品山崎之韵,溯日威之源

11月4日,三得利日本威士忌世家在上海举办“山崎日威之源”品鉴会,以山崎多个珍贵酒款打造了一场味觉盛宴,与...

笔墨灵动 富力清新:著名画家刘新华

刘新华,天津市人。籍贯:河北河间市。毕业于日本京都艺术大学大学院、文学硕士、美术硕士、美学博士。...

打卡设计|魔都明珠塔前的“Rolf Benz名伶”

▲坐标:上海外滩悦榕庄 热情时尚的Ms.Mio Mio的美如同奥黛丽赫本,略带复古气息却时尚感永存,并拥有自己独立的审...

Ember推出限量版智能温控马克杯, 为中国消费者打造顶级咖啡体验

Ember亮相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 中国上海,2020年10月 29 日 以设计主导的智能温控品牌Ember今天宣布,推出全新限量...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