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丹青:品读画家杨奕的绘画艺术
2018-04-19 10:16 来源:本站
【艺术简介】
杨奕、北京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火箭军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设计《国防建设——火箭腾飞》邮票于1989年11月15日全国发行,用该邮票制作的邮折于1994年搭载第16颗返回式卫星升空,成为中国第一次进入太空并成功回收的邮品。其中《飞行》一枚于2000年编入《二十世纪回眸》,以“票中票”形式再度发行。先后设计、发行《水仙花》、《镜泊湖》首日封,《张震百岁华诞》、《一代名将许世友》纪念封。连续十年设计拜年封在全国发行,总发行量逾500万枚。2016年设计火箭军军旗个性化邮票、发行量逾15万枚。
有美术作品《奔月》、《雷霆在握》等50余件在全国、全军美展展出,其中《丛林寂静》、《听涛》等多件作品获奖。雕塑《火箭兵方队》获奖并为军事博物馆确定为文物收藏。《五环之炫》入选2002年伦敦奥运会美展并收藏。《东风·东风》为国防部收藏。连续三年为总政设计国防教育宣传画在全国发行张挂,印数48万幅。
有雕塑设计《浩然东风》、《朝飞》、《杨业功像》等50余件在北京、成都、沈阳、洛阳、黄山、赣州等多座城市和国防大学、政法大学等单位落成。
《五环之炫》
设计火箭军军旗、臂章、徽标于2016年由中央军委批准颁发。为“建国60周年首都国庆阅兵”、“93阅兵”的战略导弹方队设计迷彩涂装。成系列设计火箭军礼品,用于国内、国际交往,获两项国家设计专利。有设计论文在国际会议宣读、在意大利权威刊物《国际设计》发表。
有《中国军事美术概论》、《关山纵谈》、《代职日记》、《我的北川故事》、《南浔笺园梦》、《非常西湖》、《穿越疆场》、《速写长城》、《诗画长城》、《杨奕艺术》(四辑)、《军事史画·长空战机》、《军事史画·神奇导弹》、《导弹司令杨业功》、《杨奕中国画作品选集》等20余部专著、画册出版发行。
应邀在多所高校、博物馆举办讲座、授课。
1982年大学毕业后曾参与中国南疆边界战争、98长江抗洪、5.12汶川地震救灾、多次参加各型导弹的试验、训练发射、长途考察高原哨所,曾主编第二炮兵文艺刊物《星火》杂志,先后代理某部汽车队指导员、某导弹部队副政委,参与组织部队应急作战准备,并执行千里跨区机动、完成导弹发射任务。六次荣立三等功、被授予市级“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东风雷霆》
东风五彩绘风流
——近观火箭军画家杨奕
刘小渡
游荡于书画江湖抑或跻身于艺术殿堂,在喧嚣中不同凡响、在缤纷中技压群芳、在星河中争放异彩,也许是当下从艺者的热衷与追求。而我所熟悉的火箭军画家杨奕却是以另一种状态大写着他乘驭“东风”的五彩的人生。
如果说到他设计的火箭军军旗、臂章;看过“建国60周年首都国庆阅兵”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天安门阅兵”那引人注目的火箭军导弹装备方队的迷彩涂装;记得1989年全国发行的《国防建设——火箭腾飞》邮票……就足以将其定位于卓有建树的军旅画家之列。
人们能够想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中古代戎马边关的军旅诗人,但你能够勾勒当代军旅画家,特别是在被人称之为“天骄一代”的火箭军行列中的艺术家形象吗?
当有人告诉你:画家曾经历战场、参与救灾、投身许多重要的军事行动、甚至提兵上阵,执行军事任务时,你会看到什么是军旅画家。
当你进而了解到他的许多作品背后往往都有较大的事件背景时,会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军旅艺术。
《雷霆在握》
一.穿行战场 初沐硝烟
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系的杨奕,回到曾当过4年兵的原部队当机关干事,用非所学并没有磨平想及锋而试者的新锐。1986年,他受总政派遣,记着临行前总政文化部长、诗人李瑛对他们一行所说的话:“没有经历过战争是军旅艺术家终生的遗憾”奔赴硝烟未散的云南边防前线体验和采访战争生活。
在危机四伏的战斗前沿,除了画笔、速写本、相机等艺术家的行头,钢盔、子弹袋、手枪、冲锋枪、急救包更成为这位青年军人不可或缺的装具。
在老山、扣林山上泥泞的猫耳洞、战壕里艰难穿行;
在马关前沿震耳欲聋的炮声中跟随主攻连勇猛突击;
在数以千计的烈士坟茔中,在哭声动地的境地悲痛凭吊;
二号界碑处,边防营长在他脚下踩着的地方惊悚排雷;
公路上,他们用手枪抵住混蛋的脑袋,以保证军车的通行;
……
《冥冥天外》
——对和平年代的人来说,这些在影视作品中才出现的故事,却一一发生在他的身上。
那一时期他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前线速写《抢占阵地》、《出击》、《跃进》以报道的形式展现官兵的战斗风貌,而他带回的速写、照片可以说是用年轻的生命作抵押,让我们领略战争的严酷与战场环境中军人形象,同时感受到军旅艺术家最特殊、最典型的事业状态。
但看三十年后他出版的、图文并茂的《穿越疆场》,生动形象地讲述在当年的战争中,如何战胜战场恐惧;如何正确、冷静处置面临的危局;以及集体的重要、孤胆的不可或缺,还有生命的顽强与脆弱……
——如此这番,让我们进一步理解、认知军旅艺术家在一种途径、一种历程、一种状态中形成的情怀、作风和价值取向。
——这些对当年只有二十来岁的青年军人来说,难能可贵
——对现今许多军人来说,价值无限;对当下无数艺术工作者来说,近乎珍稀。
《月明风清》
二.神凝天宇 笔绘方寸
杨奕在考上大学前后,一直有作品参加全国、全军美展,并在报刊杂志发表。但首先使他引起更多人关注,并在以后一发而不可收是关于邮票、邮品的设计。
1988年,他接受了《国防建设——火箭腾飞》一套四枚特种邮票的设计任务。他先后做了十余套方案。
他设计的方案在诸多方案中脱颖而出。
这套邮票于1989年11月15日全国发行。由这套邮票制作的航天邮折,搭载中国第16颗返回式卫星升空,成为中国最早进入太空、并成功回收的珍贵邮品。
2000年世纪之交,这套邮票中的《飞行》又作为“二十世纪回顾”中国十大事件,以“票中票”形式再度发行。以此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重大成果,以“火箭腾飞”象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
这套邮票的成功设计,显示了杨奕在这方面的实力。他相继又应约设计《水仙花》、《镜泊湖》首日封。后来又连续十年为中国集邮总公司和中央电视台设计每年在“春晚”发行的拜年封,总发行量逾500万枚,成为春节期间集邮爱好者喜爱的抢手货。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杨奕在2004年“猴年”拜年封图案上绘有“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内容,于是就有了在新年零点钟声敲响的同时,航天英雄杨利伟站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向全国人民敬礼致意后,在礼仪小姐手捧的拜年封上挥笔签名——这一构成晚会高潮的亮点。
这一时刻不但让许多观众难以忘怀,杨奕也因这个设计,事后得到十枚杨利伟签名的拜年封。
著名军旅诗人胡世宗写诗赞道:
真神笔,
绘神剑惟妙惟肖。
缩成方寸珍品,
飞落万户千家如飘飘羽毛。
愿干戈永存画幅中,
人间多阳光欢笑。
《抚梦》
三.走马疆场 点染东风
众所周知,那些古代的军旅诗人正是因为有了大雪满弓刀、黄沙贯金甲的真切感受,使得胸襟拓展、壮怀激烈,从而唱出脍炙人口、豪情万丈的千古绝句。
尽管时代不同,但一位艺术家如果没有真正亲历千军万马的军阵,缺少沙场烽火的洗礼,仅从绘画形式和技术上涉足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容易因缺乏某种心理元素而陷于唯美的轻佻敷设,或因疏于把握某种真切情怀而停留在空泛表面的形式铺陈上。
杨奕则是在几十年的创作中,自觉地投身军旅,同步于部队的发展,敏锐地感知身处高技术前沿的军人的心理和情怀。
1983年,他第一次参加第二炮兵在西北戈壁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战略导弹反击演习。两个小时内,四枚战略导弹相继发射。壮观的情景猛烈冲击着每一个在场官兵的心。
以此为基础创作的国画《东风·东风》、《踏破贺兰山》、《大漠观奇》组成的的三联画,参加了“纪念建军60周年美展”。第二炮兵杨国梁司令员和参谋长到场,与作者在画前合影留念,并鼓励作者多创作反映火箭兵题材的好作品。
1986年这幅画又被国防部外事局订制,定名为《九万里风举雷霆》悬挂在国防部外事会见大厅。
杨奕后来多次参加的导弹试验发射、军事演习以及长途考察青海高原阵地、哨所。无论与官兵在雷霆万钧的发射场,还是跻身专家行列在静谧的导弹测试大厅,抑或在人烟罕至的雪域高原,这些不断增广的见闻,深化的生活体验,都充实着他的创作素材,丰富着他的军旅情怀。杨国梁司令员为杨奕《火箭兵速写集》题字:“纵写踌躇疆场志,尽抒潇洒东风情”。
他正是怀着如此创作激情,像一团腾飞的火,连续创作出《天外冥冥》、《雷霆在握》、《关山铁铸》、《号角催春》、《天骄一代》、《进入待机地》等一大批以火箭兵为题材的作品。这使得他成为那个时期第二炮兵有代表性的作者。
《不消逝的春天》
四.画笔烁金 熠熠生辉
杨奕在校学习的是中国画,但美术设计也是其强项之一。他开创第二炮兵的邮品设计的先河;在工艺礼品设计方面形成系列;所设计的雕塑作品遍布机关、部队。
他第一次是接受为中东某国亲王所率领的军事代表团设计礼品。当他设计的“火箭杯”送到亲王手中时,这位亲王当着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第二炮兵司令员和设计者杨奕说:“我非常喜欢这件为我专门设计的礼品!”
杨奕设计的火箭兵礼品每每出现在央视《新闻联播》的“部长访谈”节目中。被采访者的桌面或背景博物架上往往陈放着他的作品。他创作设计的工艺雕塑《火箭兵方队》不但在全军美展获奖,而且被军事博物馆确定为文物、收藏,并长期展出。
他为国防大学设计的纪念牌被国防大学赠送给日本防卫厅长官久间章生、白俄罗斯国防部长丘马科夫上将、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上将、美国三军联席参谋长会议主席谢尔顿上将、美国国防大学奇尔科特中将、美国太平洋总司令普吕厄上将……
他撰写的论文《军事工艺礼品设计》在国际设计研讨会宣读、并收入论文集;他撰写的论文《中国现代工艺设计色彩意味》也在2000年于有权威性的意大利米兰的《世界设计》杂志发表。他还获得两项国家设计专利。
在作为环境和公共艺术的雕塑方面,杨奕也一展身手。他设计的圆雕、浮雕遍布火箭军的机关、部队。以至许多官兵不管是不是,把看到的雕塑一律都认作是杨奕的作品。他为火箭军军史馆设计的序厅浮雕《筑巢冬夏》、《砺剑春秋》被前来视察的军委首长称赞为:是他“所看到的最好的雕塑”。而他为国防大学设计的《杨业功像》、火箭军机关指挥大楼外墙的浮雕《浩然东风》,一展火箭军风采,给人以深刻印象。就像有人开玩笑说的:“我即便不喜欢你,但天天也要撞上你的作品;从司令到战士,身上都有你设计的东西。”这不正是对杨奕在述职报告中说的:“我的艺术对官兵的工作、生活产生影响”的另番谐谑解读?
《大河方舟》
五.著述千古 纵论关山
在绘画上冲浪弄潮者多之又多,在理论上一显身手者却凤毛麟角——这是当下无争的现状。尽管如此,理论依然是指导艺术实践的基础、是评价人学识水平的无形标准。
杨奕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他在文史哲方面有较为系统的知识储备,在美术史论和文学写作方面也另有所长。
1999年,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决定出版《军旅文化丛书》,选定由杨奕撰写《中国军事美术概论》。于是,杨奕在1994年出版的《中国军事美术略谈》基础上进行充实拓展,以12个章节、提纲挈领、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到秦汉、魏晋、唐宋、明清以及民国、新中国的军事美术发展历程,论述它存在的必然与意义和它所具有的社会价值。
该书不但系统归纳、总结,更有论证、启示作用。说它填补空白并不为过。此书由解放军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印数28000册。因其具有广泛的普及意义,除了向社会发行,在全军则发到连队图书馆,作为部队、院校官兵的读本。
《听涛》
杨奕的一本很具特点的图书《关山纵谈——和美国朋友关于长城的对话》2004年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发行后,由于从特殊的问题角度、用文采飞扬的修辞语言表述了充满哲理的深刻思想,其学术价值和图文并茂的新颖形式,获得社会好评。被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长城学权威专家董耀会撰文评价为:具有很高学术水准的专著。并经学会副秘书长推荐,作为驻会工作人员的示范读本。
尔后,屡有一些国际、国内关于长城的电视访谈节目把采访的焦点对准他。作为长城学会看好的军事文化方面的专家,他在国际研讨会、论坛、论证会屡作嘉宾。国家重点出版工程的《中国长城志》绪论的审读,也延请杨奕作为三专家之一参与终审。这无意插柳柳成荫的事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画家杨奕的的文史造诣。
不惟如此,他在十余所高校开展的讲座、演讲也广受好评。出版的《速写长城》、《诗画长城》、《南浔笺园梦》、《非常西湖》、等都从文学艺术角度展现了作者的综合素质,让读者看到,对于一个能力特点比较全面的人来说,天地是广阔的。
《鏖战》
六.凭海观澜 直写风云
军旅艺术有着强烈的现实功利性,在宣传、教育、鼓动等方面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而直接配合军事斗争就更是其传统意义上的价值体现。
在和平年代,军旅画家意义何在?从杨奕的艺术活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有强烈责任感的艺术家在维护和平、保卫国家安全的军旅事业中,在对敌斗争的中所表现出来的使命意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杨奕为我军第一个常规导弹部队设计臂章和值班旗。这支部队在1995年“神剑xx”和1996年“联合xx”演习中,向台海演习区域连续发射导弹,向台独分子、向全世界宣示中国领土不容分裂的决心、意志与能力。
“神剑xx”演习是我军第一次以导弹部队打主攻的实弹演习,目的是实施导弹的连续发射,以达成威慑的军事行动。在导弹连续发射数天后,东南沿海一带遇到连日阴雨天气。部队等候发射窗口,停止导弹发射。在这几天的空当,他和《解放军报》有关部门商议,紧急组织一批有陆海空演习的美术作品、以杨奕的国画《九万里风举雷霆》为首篇,刊载于报端,及时配合正在进行的重大军事行动。
此后,我驻东南沿海的这支导弹部队一举擒获两名T军间谍。这也是我军十年来的一个防奸反特的成功案例。本着总政首长“既要宣传,又要保密”的指示,第二炮兵保卫部门和杨奕商议,以《智勇擒敌特》为题绘制连环画,形象地讲述捕获T军少校间谍的过程,在《解放军报》上以半个彩板的篇幅刊出。此后,我军俘获多名敌特,在隐蔽战线斗争中连续取得战果。
2004年,在对敌应急作战准备的高戒备期,正在一线部队代职的杨奕又从前沿发回《阵前练兵》、《东风无尽》、《紧急出动》等一批反映导弹部队积极备战的速写。作品选择高度敏感的日期在《解放军报》发表,从另一个角度表现我军严阵以待,随时因应可能出现的突变、恶变。
当许多艺术家盯着美术馆、艺术沙龙和书画市场的时候,我们的军旅画家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与职责。
《奕奕沉浮》
七.急应召唤 携笔赴险
艺术和军事似乎是各为参商、互无关联的两回事。军旅艺术家在这两事物间有着独特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他们要有艺术的天赋、才华和能力,在听到祖国和人民召唤时候,他们不仅要表现出热情、激动,更要奉献勇敢与忠诚。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根据军委指示,各路救援部队紧急开赴灾区。
和1998年长江抗洪,紧急飞往湖北抗洪前线一样,杨奕接到通知后4小时,便全副戎装从画室赶往机场,于5月15日当天夜里到达重灾区北川。
他和救灾官兵徒步穿越塌方路段、翻越建筑废墟、抢过滑坡的山岭、迎着逃难的灾民,迈过一具具来不及收拾的尸体,进入地狱一般的北川城。
部队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展开救援。杨奕跟随救援分队在现场搜集有关资料,用相机、速写、文字记录相关信息。
在那里,所有人都处在强余震、疫病和堰塞湖随时可能决口的洪水威胁之下。任何人的生命都没有切实的保证。根据命令进退,甚至紧急避险逃生……面对毁灭、死亡、伤痛、苦难,任何救援者都不可能只有激情、豪情而没有一腔巨大的悲情。
《穿越梦乡》
在他的速写本上,记录着一个又一个真实而生动的故事:有激动人心的生命奇迹;有因他而发现的遇难者尸体的发掘过程;有为避险狂奔3·5公里的“胜利大逃亡。从速写旁文字注记中,我们能看到作者倾注的感情和诉诸的思考与理念。
杨奕是第一个将救灾现场采集的速写带回,并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的军队专业美术工作者。《人民日报》在刊载其“抗震救灾前线速写”时有一段编者的话:
“……第二炮兵政治部创作员杨奕同志也随军入川。在和战友们一同紧张救援的同时,他还在现场用画笔速写下官兵艰苦清障、打开进入县城道路,并奋不顾身地在余震不断的废墟中抢救百姓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动人情景。
当我们见到这位作者时,他的眼里仍布满血丝,听他回述在灾区的亲历的那些惨烈、悲壮的一幕幕时,我们看到了自然灾害的无情,也真切感受到我们的军队在国家和人民遭遇危难时刻无畏的献身精神,以及文艺工作者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的深挚情感与创作激情。”
他当时应约撰写的《告别北川·记住北川》、《北川札记》、《北川阴转晴》以真情实感打动许多读者。他后来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我的北川故事》中的某些辞句还曾作为那个时期同类出版物网络书讯的广告语言。
《梦洒关山》
八.千里戎机 风雷尽展
作为和平时期的军人,杨奕在军事斗争和非传统军事行动中的使命感始终没有淡化、弱化。也许这正是解读他为什么在当下许多人争先恐后闯江湖、拼市场、炒个人声名的时候,能心安理得地守望精神家园,保持不懈的追求与定力的原因。
他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军旅的大环境中,使自己的观念、情感、创作时刻与军队事业的发展保持相同的节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在正值台海军事形势极度紧张的高戒备期,杨奕主动要求到第二炮兵东南沿海一线的某导弹部队代理副政委。具有良好军政素质的他迅速完成了从艺术家到政工首长的角色转变。他和部队党委一班人通力合作,完成军委、第二炮兵赋予的应急作战准备任务。
旦看他亲自率队完成8小时50公里徒步行军无一人掉队的训练报道;关于战时他作为方面首长坐镇由十个专业分队组成的技术保障阵地的战时安排,我们很难想象隐去艺术家身份,亮出另一面的“杨奕大校”到底那面更接近他的本来面目?
而就从我收到的部队有关来稿可以看出,这位副政委融入官兵、处处为人表率、深受部队的欢迎与官兵的爱戴。
他曾带领这支部队的一支铁路行军梯队,携带“国之重器”,日夜兼程,完成从中国东南到西北的千里跨区机动与其他梯队汇合,在高原成功地完成了4枚导弹的发射任务,精彩地进行着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自我超越。
《丛林寂静》
完成代职任务的他,在这种丰厚的经历和坚实基础上,又创作出版连环画册《导弹司令杨业功》、国画《砺剑春秋》、《雷动风扬》、《神凝天一方》、《风雷十万向九天》等。从中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那不同寻常的战斗激情和凛然风采。至此,他的资望和能力特点成为火箭军许多重要美术工作任务的不二人选。是啊,只有深入了解军旅、了解火箭兵,才能有感而发,下笔有神。
在火箭军艺术界一代人中,无疑,他的典型形象是尤其鲜明的!
关注艺术也罢、无涉于此也罢,他的《国防建设——火箭腾飞》邮票;大阅兵中导弹装备方队的迷彩涂装;火箭军标识、臂章和火箭军军旗给人的印象也是深刻的!因为他融入军旅、他的军旅艺术融入我们的生活!
他的老首长李麟昭将军赠《临江仙》词与他:
昨夜小楼泼墨,
今日虎帐谈兵,
两番留队不还京。
由来一战士,
行止不书生。
励志常思报国,
抒情总在军营,
关山纵论古长城。
激情描岁月,
妙手绘丹青。
我要说的是:军旅画家,神驰疆场。绘火箭腾飞,逞天骄风流。
2016年8月10日
《梦幻》
2020年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盛大开幕
【2020 年12月1日, 上海】 2020年 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Australia Marketplace Online - China 2020,简称AMO)于...
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落幕:一期一会的艺样金陵
2020年11月29日,为期四天的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季暨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圆满落幕。...
名家推荐:画家王志坚作品赏析
王志坚:生于1958年,湖南湘乡人。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代表作曾获中国美协授予的二等奖,国家文化部银奖,...
品山崎之韵,溯日威之源
11月4日,三得利日本威士忌世家在上海举办“山崎日威之源”品鉴会,以山崎多个珍贵酒款打造了一场味觉盛宴,与...
笔墨灵动 富力清新:著名画家刘新华
刘新华,天津市人。籍贯:河北河间市。毕业于日本京都艺术大学大学院、文学硕士、美术硕士、美学博士。...
打卡设计|魔都明珠塔前的“Rolf Benz名伶”
▲坐标:上海外滩悦榕庄 热情时尚的Ms.Mio Mio的美如同奥黛丽赫本,略带复古气息却时尚感永存,并拥有自己独立的审...
Ember推出限量版智能温控马克杯, 为中国消费者打造顶级咖啡体验
Ember亮相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 中国上海,2020年10月 29 日 以设计主导的智能温控品牌Ember今天宣布,推出全新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