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交互艺术作品《听·见》《Faces》进行首次展演
2021-08-24 10:51 来源:本站
近日,由中央戏剧学院硕士研究生徐佳琦、高慧悦,设计制作的音乐可视化实时交互作品《听·见》、赵乾妤、陈思瑾创作的数字交互舞蹈剧场《Faces》于中央戏剧学院黑匣子剧场进行了首次展演。
《听·见》是以计算机编程语言为基础,结合乐理规律,设计制作的声音交互装置,在演出时通过现场收取演员声音实现与画面的实时交互,使得声音具象出形状。《听·见》作为数字艺术作品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可根据现场声音的不同,调整代码语言获得符合音乐调性的演出效果,同时对不同音乐种类的画面反馈也具有多样性与未知性。
此次首演的展演曲目是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这首著名的民歌曲调轻盈明快,塑造了一位天真美丽、活泼可爱的哈萨克族姑娘形象。因此在画面颜色的选择上大量使用了具有哈萨克族特色的明黄色、正红色,以及富有新疆地域风情的蓝色与绿色。
演出开始后,色彩鲜明的粒子随着演员歌唱的音调高低起伏幻化出斑斓的曲线,虚拟影像与现实空间在音乐中相互构建又彼此消融。演员的歌声情绪丰沛高亢嘹亮,300寸的大型荧幕营造出极强的沉浸感和观演体验,观众仿佛置身灿烂的星河,依赖视听又反叛视听,渴望真实又沉迷幻想。
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有听力残疾人数达2780万人,听力障碍人数超过7000万人,其中0—6岁的听力残疾儿童约13.7万人,每年新生听障儿童2—3万人。制作人表示,《听·见》作为声音可视化交互装置,其设计理念并不只局限于视听体验的创新,更是希望能帮助听障人群打开欣赏音乐的新途径。未来《听·见》将通过不断完善画面的精细程度和呈现方式,让更多人感受到声音的力量,旋律的感动,节奏的震撼。见到声音,听到爱。
数字交互戏剧作品《Faces》以一个普通成年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片段构成肢体舞蹈,通过舞蹈演员的实时动作与屏幕影像构成交互,从而组织构成一些基本事件。该作品意图表现一个正常的生活片段/世界,用交互影像中扭曲的脸来表达在生活中被异化、被定义后的自己。马克思主义定义的异化是在资本主义下剩余价值被粉饰为经营利益、劳动成为商品而劳动人民降低为资本家的奴隶、只会劳动的机器的过程,而加缪认为人在面对艰难而机械的现实生存的时候,每天都要按照一个节奏和生活模式来生存,必然要产生出“我”为什么要这么生活,“我”为什么不能以其他方式的荒诞感,但其实当“我们”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已经不再是循规蹈矩的人生机器了,生存本身就是对荒诞的最有力的反抗。
几场演出将数字交互手段与表演相结合,实现了传统剧场到智能表演空间的跃迁,也实现了导演由创作者到演出语境提供者的身份转变,创造出了奇妙的艺术效果和剧场氛围,是具有实验性与先锋性的成功尝试。
2020年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盛大开幕
【2020 年12月1日, 上海】 2020年 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Australia Marketplace Online - China 2020,简称AMO)于...
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落幕:一期一会的艺样金陵
2020年11月29日,为期四天的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季暨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圆满落幕。...
名家推荐:画家王志坚作品赏析
王志坚:生于1958年,湖南湘乡人。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代表作曾获中国美协授予的二等奖,国家文化部银奖,...
品山崎之韵,溯日威之源
11月4日,三得利日本威士忌世家在上海举办“山崎日威之源”品鉴会,以山崎多个珍贵酒款打造了一场味觉盛宴,与...
笔墨灵动 富力清新:著名画家刘新华
刘新华,天津市人。籍贯:河北河间市。毕业于日本京都艺术大学大学院、文学硕士、美术硕士、美学博士。...
打卡设计|魔都明珠塔前的“Rolf Benz名伶”
▲坐标:上海外滩悦榕庄 热情时尚的Ms.Mio Mio的美如同奥黛丽赫本,略带复古气息却时尚感永存,并拥有自己独立的审...
Ember推出限量版智能温控马克杯, 为中国消费者打造顶级咖啡体验
Ember亮相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 中国上海,2020年10月 29 日 以设计主导的智能温控品牌Ember今天宣布,推出全新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