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当代艺术是否成新晋藏家最佳试验田

发布时间:2014-04-08 18:07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Green Water》(周大为收藏)

  《Green Water》(周大为收藏)

吴大羽 《色草》

  吴大羽 《色草》

刘晓东 《父与子》

  刘晓东 《父与子》

  随着收藏热的升温,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开始有了用艺术品装点自己生活的愿望。但环顾艺术品市场,古玩以及近现代书画板块门槛甚高且价位高企。于是,年轻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成了众多新晋藏家迈出收藏第一步的“试验田”,而这些作品具有生动的时代色彩,价位又较为低廉。

  那么,这块“试验田”能否给新晋藏家带来收藏的“大丰收”?在这个“天价”迭出的艺术品市场中,新晋藏家的这种选择能否给收藏市场一个美好的未来?本期品味,我们就请不同年龄段的藏家来讨论一下这些话题。

  

  “85后”收藏家 周大为——

  几万元买杯绿色水 不为赚钱为使命

  我在加拿大长大,从小就收藏钱币和邮票,后来开始慢慢收藏艺术品——这应该跟我大学的专业是艺术史有关。事实上,我大学还没毕业就已经开始做跟艺术有关的生意了。

  因为是科班出身,我早期的收藏比较注重从美术史以及学术方面做价值判断,倾向于买一些老的名家,其中有吴大羽、林风眠、、等人的作品。我曾经花100万美元拍下一张的作品,后来升值到1700多万元时卖掉了。本来我还挺沾沾自喜,但后来听说买家又转手卖了4000多万元。

  后来我开始冷静地思考一些问题:我觉得利用自己对美术史的理解去收藏这些如同“蓝筹股”一样的艺术品,进而获取丰厚的经济回报,并不是一个收藏家的意义所在。有使命感的藏家其实有责任去收藏“当代”,即便当代艺术不像传统艺术那样稳定,需要冒一定的风险,但也蕴藏着巨大的乐趣。因为藏家可以参与到当代艺术中来,以自己的收藏行为推动艺术史的发展,进而成为艺术史的一部分。

  我的收藏眼光经历了从“向后看”到“向前看”的转变,开始更多地关注正在发生的艺术、更年轻的艺术家。我也开始收藏一些在很多人看来非常“奇怪”的装置或者影像作品。比如我曾经花好几万元买了一杯绿色的水,还曾经买过一罐浮在水面上的油。我还买了刘韡的一件六七米高的大型装置,以及去年在“艺术北京”买了一件用废旧纸箱做的装置作品《百威淡啤》。

  我曾经调侃说,自己从不担心能不能卖掉这些艺术品,因为我知道它们一定卖不掉。话虽如此,不代表我认为这些艺术品在未来没有价值——正好相反,我相信自己的眼光。但我也做好了思想准备,这样的收藏绝不可能短期获益,它们是着眼于未来的收藏。

  如果是收藏当代艺术——比如影像和装置,任何时期进入艺术品市场都不算晚。即便在当下这个艺术品市场,几万元钱的“收藏资金”也完全可以起步。当然,这种收藏需要藏家具备独到的眼光和洞察力,风险不小,但其中的成就感也是巨大的。

  四川大学教授、平民收藏家代表 谢晋宇——

  收藏当代艺术 可以舒放压抑的生活

  和一些拥有雄厚资金实力的藏家相比,作为工薪阶层的我,在艺术品上投入的资金量算不上什么,但投入的比例应该是最高的(谢晋宇曾经为了购买超出自己预算的艺术品而卖掉房子)。如果说我买艺术品有什么标准的话,那就是得自己很喜欢。用形容词来表述就是新鲜、叛逆、有趣、聪明。比如说,灼在上海某个展览上,有件用纸做的法器,我就很喜欢。

  有人认为对于藏家而言,最佳选择应是收藏那些在艺术史中被盖棺论定的“精品”,而收藏正在发生的当代艺术则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巨大的误判风险。我同意这句话的前半句,但反对后半句。世界上盖棺定论的大师数量不多,20世纪就那么二三十位。对他们的收藏不是一般收藏者或者一个收藏家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有更多的“万达”才能完成的使命。作为一个“平民收藏者”,我从来没有期望可以收藏到能进入艺术史的东西,更不用说精品了。中国的艺术家有几个进入了世界艺术史?事实上,艺术史正在当代发生,在我们身边发生,我们完全可以将自己的收藏行为参与到对历史的书写中。什么东西可以留下不应该是我关心的,有的东西就是将来没有什么艺术价值了,被淘汰了,留下来也还是有文物价值的吧。

  以我目前的力量,只能局限于收藏中国当下的东西,但我特别钦佩一些藏家——如乔志斌和陆寻,已经有了走出去收藏世界发生在当下的艺术的魄力,这也是中国收藏界很需要加强的一翼,这样我们才可能在自己国土上看到未来的毕加索。

  收藏当代艺术,我觉得其意义有几点:当代艺术是国家创新的本源之一,本质是反叛和超越过去,凡是当代艺术发达的国家,创意产业都很发达。因此,当代艺术收藏有利于创新;另一方面,只有当代艺术可以代表现在的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识,也是世界认识中国的符号,因此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形式。除此之外,当代人的生活物质至上,受媒体控制和社会规制,实际上很不自由,感觉有些压抑,当代艺术可以提供很好的舒放,帮我们完成“社会化”后更加有意义的“逆社会化”,收藏当代艺术是个体寻找和别人不同的生活方式的路径。

  对于新晋藏家,我建议从艺术品消费开始。买件东西,就像买件好的电器或者衣服一样,让作品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这样就不会再将艺术品看得那么神秘了。许多人买的衣服可能一辈子都不穿,而艺术品永远都在那里。如果喜欢,可以从消费过渡到收藏,首先需要放低自己的预期,不要想着一出手就是博物馆级或者艺术史级的。如果新锐艺术家的价格在一万元左右,几万已经是很好的预算了,这样买下来,几年就可以提升眼光,就可能买得到将来博物馆真正需要的东西。当然,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和“问”,“看”和“思”。

上一页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

Copyright 2016 Y!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