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札成为收藏界新宠:价格暴涨数十倍(2)
发布时间:2014-05-12 12:08 【来源:中央电视台】
《经济半小时》记者:这个挺有意思的。
张铁林:这非常有意思,连信封都有。
《经济半小时》记者:手札是最真实的。
张铁林:对,是最真实的。当我们了解历史的时候最最重要的一部分信息往往不是后人所描述的信息,第一手信息往往是要通过信札,信札是这个历史的当事人的第一手,对于自己的历史和生活细节的记载。
张铁林告诉我们,在他刚刚开始收藏手札的时候,整个市场还比较冷门。
张铁林:三五百块钱,三五千块钱,当时那个年代我几千块钱可以买到明代的祝枝山和黄金水师生两人的合页,在一万块钱以里我可以买到一通札,今天几十万恐怕摸都摸着。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张铁林多次出演过跟古玩收藏有关的角色,而在生活中,他毒辣的眼光在收藏界也是小有名气。
张铁林:首先都是名人手札,至少也是卖相很好的手札,看相很好的手札。一看漂亮。有的还有印章、字、印章、内容、信……
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为中国艺术品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1994年,名人手札开始出现在拍卖市场上。张铁林也慢慢开始关注名人手札的拍卖。2003年,在上海的春季拍卖会上,张铁林看上了清代著名书画家赵之谦的《论学丛札》的39通手札。
张铁林:讨论的都是《国朝汉学师承续记》的一些学术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因为是信札,所以流露出非常多的个人的情怀。对社会的不满,以及对社会的抱负、理想。更重要的是赵之谦的39通信札里面反应出来他的书法造诣,呈现出来的书法精神还有行文的文学的状态。这些综合的信息都留给我们非常重要的文学资源。
对于这部《论学丛札》,张铁林势在必得,回忆起当时拍卖的情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张铁林:惊心动魄,因为收赵之谦信札的起因在之前上海的拍卖行已经做足了气氛。还没有抬头,已经开始一拍就是120万,等我拿起目录还没有翻到那一页的时候,已经160万了。那是我的血汗钱啊,打了多少仗,骑了多少马。多少次,不喝、不吃、不睡的那个血汗钱 ,一轮一轮的竞拍之后,最后落在我这那就是一身汗,我的心都到嗓子眼了,当然非常有幸。我觉得《论学丛札》能够落在我这个爱好者的后生手上是一个好的去处。
赵之谦的《论学从札》被张铁林以250万元的高价拍下,创下当时的价格纪录。这让当时很多人都跌破了眼镜。
张铁林:上海人就说我是港都了,傻瓜,他们很不愤,有些认识不认识的人觉得我抬高了这个,搅乱了市场,提高了这个市场的价格。
这个当初在很多人看来有些大胆、冲动的行为,张铁林却一点都没后悔,就在当年的秋拍上,赵之谦的手札价格就已经翻了一番。
张铁林:我相信三五个跟头以现在的市场状态来看是没问题的。七八百万应该没什么问题。
在这之后,各地的名人手札拍卖会上,张铁林几乎都是全场包圆“整拍”,这种豪放的收藏方式,让很多手札收藏者都望尘莫及。
张铁林:干这事挺招骂的,因为中间人家好多藏家想藏其中某一种札没有机会。简单的说是喜欢,深入一点说由于喜欢来不及做太细致的功课,时间又很紧,拿到图录开始拍卖的时间在紧迫的情况下,在自己银子许可的,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你不拿到这个,你就会意识到我将会一辈子做恶梦,做一辈子恶梦,你想象我如果今天没买到这个东西,我一辈子睡不好觉,那是玩命的都得拍下来。
《经济半小时》记者:怕有遗憾。
张铁林:怕留下遗憾。
凭借着这股子豪放劲儿,张铁林很快就比较完整的收藏了很多名人大家的手札藏品。
张铁林:我手上还有一些比较系统的手札,你像吴兴安先生的,钱静堂先生早年的清代的收藏。还有丁辅之,丁辅之先生的收藏,据知除了故宫现在比较系统的有一批之外,可能比较系统比较多的,就是在我手上了。
现在张铁林最大的心愿就是将自己收藏的这些手札悉心整理,陆续出版。
张铁林:有的时候要尽自己的力量,把祖宗这点东西,能够从我做起,传承下去。但是我做起是微不足道的,沧海一粟这个东西,能做的是非常微薄的,即使这样,我想留下一点点痕迹吧。
4月28日,张铁林应邀参加“群英会——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他的部分书法作品正在这里展出。如今的他已经很少接戏,平时除了担任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之外,其他的时间都用来练习书法。张铁林坦言,他已经很久没有踏足手札收藏市场了。
张铁林:现在由于手札被炒热,大部分的商人已经开始介入。这样的话,我觉得好赖不分,反正都能卖掉,相当的贵。这个时候我们在进场已经不是好的时机了。我不是不爱手札了,我实在是爱不起了。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