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曾下旨禁铺张 因对迎送排场不悦训斥下属
发布时间:2014-07-16 10:56 【来源:】
新编《武清县志》记载,乾隆皇帝曾经连续两年巡幸武清。一次是乾隆三十五年(1770)二月,乾隆帝到筐儿港(时筐儿港建有行宫)阅视北运河开挖减河分流洪水状况,并题五言诗《阅筐儿港工作》一首:“减河制诚善,日久注为坑。前度命修筑,今来阅接成。港春流则断,涨夏杀其盈。原始宣防意,本因一篑营。”诗中对筐儿港减河的功效大加赞赏,同时对武清修筑工程予以赞许。
翌年,乾隆帝东巡时到达武清。据清光绪七年《武清县志》(现存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手抄本,属珍本藏书)记载,一天,乾隆帝在宝稼营登船时,看到地方官员为了奉迎皇帝,将营外的席墙都用黄布遮盖、装饰,以示对圣上的尊重。乾隆对如此大费铺张的迎送排场极为不悦,当时便训责了在场的官员,并立即传下谕旨:“今日所设水营外围席墙概以黄布,甚属非是,布匹为小民被服所需,岂宜妄为耗费!即如武清等县去夏曾经被潦,因加恩从优赈恤。若留此布为贫民襦袴之用,资衣被者凡几?顾置有用为无用,司牧之谓何?曾不知体恤下情承上德乎!前途有似此者,著即撤去。”(原文照录,标点为笔者试加)
上面这段文字大概的意思是:今天,看到水营外面用苇席设置的围墙全都用黄布进行了包裹、装饰,这种做法极为不妥。布匹是老百姓缝衣服、做被褥用的,怎能随意挥霍、浪费呢!况且,去年夏季武清等县曾经发生严重水患,河水泛滥成灾,百姓遭受苦难。为了民众的安宁,朝廷厚恩救济,从优抚恤,拨了一大批款项用于救济灾民。如果把这些布留给灾民用来做衣、裤、被、褥,会有多少人受益?可现在,拿有用的物品做了没用的事,这样做是为什么?难道你们这些地方官员不懂得体恤下情、承担国家德政的道理吗!传旨下去,往前巡视路途之中,不能再出现这种事情,如果有似此类布置的,都要立即撤去。
看来,铺张、奢华之风历代有之,确应严加整肃。(作者:武清)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