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日本战犯回国后曾写回忆录《三光》 成畅销书

发布时间:2014-07-21 10:57 【来源:】

align="center">

  日本战犯在回国后,纷纷撰写回忆录,并结集出版,一本名为《三光——日本战犯侵华罪行自述》的书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后,顿时成为畅销书,随后在大陆印行了中译本。而杨克林编辑的《中国抗日战争图志》一书,也于1994年在日本出版,以客观、真实、全面获得日本学界好评。

  日文《三光》

  曲折出版路

  《三光——日本战犯侵华罪行自述》,中国归还者联络会编,中文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出版。书的作者都是日本投降后在中国抚顺战犯管理所拘留的战犯,原文是在1955年前后写成的,约有150篇。

  “中归联”会长富永正三在《三光》的后记中写道,战犯们归国后不久,由光文社神吉晴夫出版了一本精装本的《三光》,立刻成为畅销书,但是马上受到右翼的破坏,在市面上看不到了。

  《三光》在日本原来计划分两集出版。第一集的15篇在1982年由日本东京光文社以《三光》(新编)为名出版后轰动一时,不到两个月里连印6次。日本知名人士纷纷发表文章推荐,日本名作家小田实曾发表题为《这正是我们日本人必读的记录》评论。

  1982年夏天,森村诚一先生写的《恶魔的饱食》出版,轰动一时。但是不久,便发生了《恶魔的饱食》的照片误用问题。大致在同一时期,新编《三光》上发表的照片中有一张被指明“有错误”。趁此机会,右翼势力又猛烈攻击,新编《新光》第一集只好从市场上收回。此时,第二集虽然已经完成了第二校,但因上述事件而终未得见天日。

  后来,几经周折,才在时隔第一集出版两年后的1984年,由晚声社将第一、二集合并,出版了全版的《三光》一书。

  战犯自己撰写

  真心认罪

  “我们到东京时,中国归还者联络会会长富永正三带了一本日文版的《三光》,我也带了一本中文版的《三光》,虽然不约而同,但是想法不同。”杨克林说,他看过三光后,对里面的内容还有些怀疑,因为内容不仅真实揭露了日军侵略暴行,每个人在文末的感悟也对自己的行为深刻反省。

  “这不是随随便便的一本书,是认罪的书,我怀疑这些是否真的是他们自己写的,是否他们内心所想。”杨克林特地请富永正三在中文版《三光》上签名,他很爽快地签了,并表示这完全是战犯们亲自撰写,里面的观点和认识也是他们的真心所想。杨克林说,他们还比对了书中的内容,两者基本是一致的。

  在中文版《三光》的“校者说明”显示,日本出版全本的《三光》时,将第一集的《胎儿》《军需工厂》《群鬼》《良民证》《窒息》五篇删去,原因可能是没有搜集到执笔人的感悟。在译成中文时则无此顾忌,将这五篇一并译出。这是两书的不同之处。

  富永正三感叹:“战犯们的回忆录冠以《三光》之名问世,一想到这恐怕是最后一次的时候,不禁有些感慨。”

  “不会反省的民族”

  何时改变

  日本作家、著名记者本多胜一在为《三光》写的序言里,将日本称为“不会反省的民族”。他写道,如果日本人要带着这种不会反省的精神,和世界其他民族友好共存下去,那是不可想象的。“反省”是什么意思呢?那必须要用“行动”来表示。“谢罪”是什么呢?那也是必须要用行动来表示的概念。如果对不伴随行动的“反省”或“谢罪”下定义的话,那就只能是“免罪符”。

  富永正三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我们得到的认识是,首先,对自己犯下的罪行,作为实行者当然应该由自己负责,同时要彻底追究罪行的命令者,还有制造这种局势的当权者的责任”。

  他提到,再次出版《三光》新编的原因是,在全世界“反核”、“裁军”的潮流中,高喊着在低速发展下再建财政和紧缩财政的日本政府,却单单对防卫预算加以特别处理,显得十分突出,煽起了战争的危机感。另一方面,还出现了号召怀念“军国日本”的电影《联合舰队》《大日本帝国》等。

  究竟日本在中国干了些什么?“我们这些干过战争暴行的人回忆当时战争的体会,来暴露战争的罪恶,使战争的罪过不再在我们第二代人身上重演,另外,控告当时使我们陷入那种局势的当权者——其余党至今仍然存在,也就是对现在的当权者的警告。这就是本书出版的原因。”

  本多胜一认为,改变“不会反省的民族”的日子是否能来,取决于这样的幼芽是得以成长还是被摧残。

  《中国抗日战争图志》

  曾出日文版

  1992年,杨克林和曹红夫妇编辑的《中国抗日战争图志》由香港新大陆出版社和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联合出版,同年在台湾出版。中国大陆于1994年由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100多页,图片3000余幅,解说文字约70万字。为了编这套书,杨克林夫妻俩准备了10年,曾远赴日本、美国等地收集资料,先后采访了400多位历史见证人。

  陈香梅女士为这套书写序。蒋纬国先生在看过这套书后,给杨克林去信称赞:

  “大著《中国抗日战争图志》内容丰富,堪称图文并茂。记述着炎黄子孙在抗日御侮中血泪斑斑事迹,令人读后深刻体认,一个国家人民必须团结,始能富强,再不虞外人所侵凌!”

  1994年由日本著名出版社柏书房出版发行了日文版,受到了日本进步学者的一致好评。

  “当时是日本第一次发行中国出版的大型抗战书籍,这个出版社是比较学术化的,他们认为这本书全面地讲述了这场战争,和日本人的角度是完全相反的,要让日本人看一看中国人是如何看待这场战争的,对教育日本民族很有意义。”杨克林说。杨克林去日本时得知,日本一个地方上的中日友好协会会长买了一套,但因为里面的图片太血腥,他不敢拿回家去,怕家里人看了觉得怎么日本人做了这么多坏事。

  日本人对这本书感到很震撼,因为是以个人名义出版的,日本有关方面还写了一个报告给中国官方,表示注意到我们出了这样一本书。日本右翼分子对这套书的出版十分不满,派人到日本的出版社丢石头,挑书中的毛病,试图抓住“小辫子”,提到一张照片有误,但杨克林查证后认为照片无错。

  将中国的抗战

  放到世界大背景下

  在出版以后,杨克林和曹红仍继续拾遗补缺,采访了海峡两岸和现居海外的400多位参加抗日战争的将军、战士和各个阶层、各个岗位的亲历者和历史见证人,收集了大量的珍贵资料,特别是收集到许多抗日英烈照片,如江上清、吕公良、宋诗安等。

  2005年,杨克林为《中国抗日战争图志》补充了许多新增史料,并从更为广阔的视角着眼,将图书更名为《世界抗日战争图志》,图片增加到5000余张,共1677页,由上海画报出版社出版。它从日本侵华史、日本侵略东北亚和侵略东南亚史、从十九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抗日战争史,与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组成部分的亚洲和太平洋各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幕幕纷繁复杂、丰富深刻的历史场景。本报记者 姜燕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

Copyright 2016 Y!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