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守将赵怀业逃跑 日军不费枪弹占领大连湾
发布时间:2014-08-08 11:14 【来源:】

1894年10月24日,日军在庄河花园口悄然登陆,拉开了侵占辽东半岛,攻克旅顺要塞的序幕。但日军如何进一步利用“李鸿章栈桥”迅速展开登陆,并不费一枪一弹夺取大连湾海防的呢?记者从大连市档案馆找到了当年的那一段历史。
花园口登陆后转战大连湾
日军在花园口成功登陆后,其第一师团主力于11月6日攻陷金州,当天晚上,守卫大连湾的淮军将领赵怀业弃阵逃跑,次日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大连湾,大连湾所有战备物资及炮台设施“悉数资敌”。之后,日军迅速以大连湾“李鸿章栈桥”为依托,开辟了侵占辽东半岛的第二登陆点。
日军联合舰队运兵船汇集在大连湾,其第二军第三梯队“近卫师团”分乘11艘运输船从“李鸿章栈桥”登陆,同时运送大量作战物资和重型装备上岸,“李鸿章栈桥”立即成为了日军士兵及军需、装备的运转站。
日军在攻下金州后的10天之内,就形成了对北洋海军重镇——旅顺口的合围,在强大物质保障下的日军,攻击猛烈,孤守待援的清军溃败迅速,最终于11月21日攻陷旅顺口,并制造了旅顺屠城大惨案。
“李鸿章栈桥”地位显赫
大连湾的柳树屯,是因为明代之际,此地柳树繁茂而得此地名,一直沿用到清末。柳树屯湾山形左右拱抱,东南面临海湾,三山岛屏障于前,湾之中央有两半岛突伸湾中,左曰和尚岛,右曰老龙岛(现称棉花岛),港湾入口近岸处,水深波平,历来百帆云集,是一个天然渔港。
1880年,李鸿章决定将旅顺口打造成北洋海军的军港基地时,在上报朝廷的奏章中提到“大连湾距奉天金州三十里,系属海汊并非海口,实扼北洋形胜,最宜湾泊多船”。从此,大连湾成了这一港湾的官方名称。1887年4月,4000余名官兵进驻大连湾,承担建设大连湾港口的工程任务。总兵刘盛休在大连湾的北岸柳树屯与和尚岛海岸线上修建了大连湾港口工程。刘盛休根据经费情况,在柳树屯(今大连湾街道)海边兴建了一座全铁结构的栈桥,时称“柳树屯栈桥”,又称“李鸿章栈桥”。这一栈桥主要用于停靠各种船舶,兵员运输,中转舰船燃料、物资弹药、粮食起卸等。
盘点
大连湾海防曾经兵强马壮
据有关资料统计,大连湾海防建设历时七年,筑有炮台、码头、水雷营等,其中炮台包括海防炮台5座、陆防炮台1座。 6座炮台之下,修有盘山道,粮弹供应充足。6座炮台共有38门火炮,其中24门为射程6公里的全方位射击的大口径克虏伯式海岸炮,可以控制整个大连湾和大窑湾海面,向西还可控制金州城;栈桥码头主要用于舰船燃料、物资弹药、粮食起卸和军中饷械等;水雷营装备水雷艇9艘,工匠、兵员200余人,战时任务是在海湾要冲敷设水雷,以保卫大连湾水域及沿岸设施的安全。
当时的大连湾海防是一个组成完整、立体交叉式的防御体系。并且在日军来袭之时,大连湾的军备有海岸、行营两种炮,约120多尊,大小炮弹246万余颗,还有上海制造局运来的快炮,还没有启封,自制的德系枪械600多支,枪弹3381万多颗以及马匹、行帐等各种军需,储备丰厚。若不是赵怀业贪生怕死,弃阵而逃,用现在的话来讲,也是够小鬼子“喝一壶”的!只可叹,一将之错委,终铸举国之耻辱;一人之怯懦,永成民族之遗恨。 唐勇半岛晨报、海力网首席记者王琳
1984年10月大连湾航拍照片 图片由市档案馆提供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