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焦宝成:书法是我生命的全部(图)
发布时间:2014-09-26 16:04 【来源:】

▼焦宝成书法作品(图片由展览方提供)
深圳商报记者 梁 瑛
受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邀请,著名书法家焦宝成携百余幅书法作品到访鹏城。10月1日,焦宝成书法作品展将在深圳大学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将展出焦宝成各种书体、各种形式的书法作品百余件,为深圳带来一股北方书风。展览开幕前夕,记者见到正在深圳布展的书法家焦宝成,听他讲述一段与书法结缘的传奇故事。
从企业美工到大学教授
三十年前,焦宝成是齐齐哈尔纺织厂的一名普通工人,二十年前,焦宝成是数以百万国企下岗职工中普通的一员,而现在他是齐齐哈尔高等师范院校作为特殊人才引进的书法教师,同时也是齐齐哈尔书协副主席,知名书法家。这一切的转变都源于书法。
18岁那年,焦宝成从一个同学那里得到一本《灵飞经》字帖,从此踏上书法之路。“最初是因为在企业里当美工,要用到书法,慢慢地越写越有兴趣,渐渐离不开了。”说到与书法的缘分,焦宝成感叹,生活中每一步改变都与书法有关。当年,焦宝成虽然是纺织厂里的一名美工,但随着书法功力的提升,他的书法渐渐闯出了名气,被请到市里的业余书法班任教。到了1992年,焦宝成从纺织厂下岗,干脆自己开了一家牌匾店,专职给人写牌匾,书法从此成为他主要的谋生手段。焦宝成多年来从事书法教学,卓有成效,他的学生很多都考上书法专业院校。2007年,他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研究生班深造,师从著名书法家王墉,使得自己的书法造诣更上层楼。2010年,作为齐齐哈尔市特殊人才,他进入高等师范院校担任专职书法老师。
除了事业上的成功,焦宝成的幸福家庭也多赖书法牵线搭桥。1986年,焦宝成到一所高中进行笔会,他临案挥毫的样子吸引了现场的一位女教师,于是,当时只有初中学历、还是一个普通纺织厂工人的焦宝成娶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高中女教师,让不少人欣羡不已。三十年来,焦宝成生命的每一次重大转折都与书法有关,所以当记者问到“书法在你的生命中扮演什么角色”的时候,焦宝成经过认真思索后回答:“书法是我生命的全部。”
用线条阐述生命历程
焦宝成是一位全面发展的书法家,楷、行、草、隶、篆样样皆精。不同的书法形式表现了焦宝成对书法艺术不同的感悟,同时,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也用线条记录了他的生命历程,他说:“线条是心性的流淌,有静谧的抒写,有无声的躁动,有痛苦的挣扎,还有少许的冲动,尝试用欹侧的线条表现中庸的平衡,用逆涩的曲线表现人生的艰辛,用各种不断变化的线条去阐述生命的过程和延续,人生如线条一样绚烂的舞动……”都说“字如其人”,作为一位生长在中国最北部城市的书法家,焦宝成的书法作品天然地带着北方人的豪迈直爽气质。奇崛的用笔,大块的留白,都给人一种直爽张扬的感觉。中国汉字艺术中心主任、现代书法大家邵岩称赞他的作品“很大气,有北方人的性格,干裂秋风,开张有气势”。
因为多年从事书法教学,焦宝成既重视传统,也崇尚创新,他形容自己的书法作品是“实用与艺术相结合,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他认为古人写书法是从实用进入艺术,而现代人写书法则是从艺术角度入手,所以往往变化多而厚度不足。所以除了创作之外,焦宝成也特别注重夯实基础,直到今天仍然每日临池不辍。“日本少字派的创新书法曾经对中国书坛影响很大,其实即使是少字派的创新也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的,很多人只看到了创新,而没有看到传承。”
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焦宝成至今还在追寻属于自己的书法语言,他相信,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深造的一年,他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接触到全国各地的同学,见识到了各种不同的书风,这使得他获益良多。近些年,焦宝成每年都到外地办展览,目的就是交流书艺,找到自己的风格。他先后在哈尔滨、天津、北京、常州、宜兴、晋江、香港等地及日本、美国等国家举办过个展或联展,其作品深受名家好评。曾多次被齐齐哈尔作为“市礼”赠送给国外的友好城市。曾入选首届全国大字展、三届正书展、羲之杯书法展、 冼夫人杯书法展、八届和九届国展、全国当代名家邀请展等众多大展。此次来到深圳,焦宝成也对展览充满了期盼:“深圳是全国各地书家聚集的地方,这里有很多国内著名的书法家,在这里举办展览可以和同行交流切磋,对我的书法一定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