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乌青体”诗歌走红 部分文本被指无聊

2014-11-20 17:45 出处:

>  在网络时代的中国,好像诗歌的每一次“走红”,都是以笑骂与吐槽的方式完成。“梨花体”大概是80年代之后诗歌第一次重新成为大众的热议对象,周啸天的打油体古诗不但名噪一时,还意外捧红了作古多年的“军阀诗人”韩复榘。乌青比较特殊。他的“白云体”本已名声在外,这次他的诗集不知怎么又被人挖了出来,于是漂亮地来了个二进宫:“乌青体”一度登上了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

  多数人对诗歌的理解,其实还沉浸在中学课本的余晖之中:唐诗宋词的意象体系和套路成熟的抒情腔调是他们的最爱。就现代诗歌而言,人们最能接受的恐怕还是那种“现代汉语写成的古诗”——由一个姿态明确的抒情主体,操持诸多熟悉的象征比喻,一步步走向某个确定的终点。这个终点,可以是感怀明志,也可以是歌颂祖国。在此意义上,运动会广播稿和奥运开幕式解说词或许更接近于大众心中的“诗”。

  就我个人的判断而言,乌青的大部分诗歌恐怕不能算是“好诗”。针对网上热传的几首来说,《白毛男的故事》或许藏有对“白毛女”这一充满政治想象的形象的反讽、解构,但其文本自身是比较无聊的。《简直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的核心就是“一个朋友打听一条母狗”,读完的感受恰如诗题。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怎么办》等等,则更是让人“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我们常说,诗歌是语言的种子。种子各有不同,有的长成瓜果,有的长成玫瑰。在这座语言的花园中,我们致力于辨别名贵的花种,但一个多元审美的社会,也应当对“乌青体”这种奇葩抱有宽容。李壮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

Copyright 2016 Y!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