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含光门往事:建于隋唐 元代被填进城墙
2014-11-28 10:02 出处:
> 朱雀门西侧的含光门建于隋唐时期,至今已经有1400多年历史,从如今唐含光门遗址中能够看出,当年含光门的门洞高达8米以上,也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城门。尽管遭遇了唐末的长安城改建,但含光门遗址到宋代还被使用过,直至元代才被填进了城墙,这一埋就是几百年,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重见天日。
说起含光门名字的含义,许多老西安也不甚清楚,据记者了解,“含光”二字在古代有“含弘光大”的含义,颇有些“有容乃大”的意味。
公元582年,隋朝大兴皇城修建,含光门也诞生于这一时期。在含光门遗址博物馆,记者了解到当时的含光门东、西两个门道的宽度为5.3米,中间门道最宽为5.5米,进深为19.6米。并且门内两边都有砌砖,门上还有门楼,据工作人员介绍当时的门楼比现在城墙上的箭楼还大。 (记者 冯晓瑞)
唐代时含光门里的道路就是含光门大街,这条大街向北就可直通宫城,除此之外令含光门扬名的还有位于含光门大街东边的两所机构。这两座机构分别为鸿胪寺和鸿胪客馆,鸿胪客馆的作用相当于如今的钓鱼台,在当时负责接待外宾,鸿胪寺就是管理外交、民族事务的机构,所以许多外事活动都在含光门一带举行。也有人猜测这是含光门得名的原因,当时正处鼎盛时期的唐代,从这里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宾,用带有“兼容并包”意义的含光为城门命名,使客人感受到唐代开放大气的氛围。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
[ 最新更新 ]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