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合辑《自由之声》蹿红 萧红的诗被唱成民谣
2014-12-05 18:32 出处:
用歌唱把内心渴望表达出来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只因人皆有自由之心。”在《自由之声》的专辑封面,印着电影《黄金时代》的这句话,而在角落的出品人除了乐童音乐之外,还有《黄金时代》。这很容易让大家联想到这是电影的衍生品。“电影发行方找到我们做一些音乐领域的营销,因为《黄金时代》一开始也做了很多黄金沙龙、黄金摄影展。他们就希望把电影里面特别精华的东西传递到现在各个文艺领域中,音乐肯定是他们要铺的一个类型,就找到了乐童。”乐童音乐的郭小寒道出做这张专辑的初衷。
有了想法,接下来就是找音乐人。周云蓬、宋冬野、莫西子诗、钟立风、邵夷贝、小河这六位,都是民谣界的大人物,“所有的这些音乐人他们本身在创作上,一是有文学性,二是基于这个暗合之下对灵魂和精神层面有一些探求,这是有共通性的。无论是音乐也好,后面拍的纪录片也好,大家还是探讨自身和当下,在现在这个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对创作的看法,对自由的看法。”郭小寒透露,刚开始做这件事时电影还没有公映,他们也没有看到。“我们还是基于《她看见了风暴》那个纪录片,借这个纪录片所探讨的,比如说大家对一个时代的那种精神、对内心创作特别真挚的探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东西都是有共鸣的,她有她的黄金时代,我们有我们的黄金时代,在这个主题上是暗合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才有我们一起来表达当下这个时代里我们的表达是什么样的,我们探究的内心深层的渴望是什么,我们对自由的感觉和看法是什么,是基于这样才有了现在大家看到或听到的成品。”
围炉夜话聊萧红 众筹发行1000张
对于这张充满文艺气息的合辑,周云蓬直言读萧红的作品如《呼兰河传》,乡音上有同气连枝的愉悦,东北话骨子里是种乡土的方言,受评书、民间戏曲长时间的浸润,诙谐、狡黠且充满韵律。“萧红在日本给萧军的信里曾写道:‘这真是黄金时代,是在笼子里过的’。这也是这部电影名字的由来。我们录的这张唱片属于电影的一个注解,音乐制作小河,视觉导演晓东。小河依然很实验,选择了一个在北京门头沟的小山村,进行了一次风险极大的田野录音。宋冬野、邵夷贝、莫西子诗据说是爬到山顶上录的。我的录音地点是一个小亭子,录的时候村中有狗叫,本来偶尔叫两声,录进去也是很自然的,但是那天那只狗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叫个不停,且暗合歌的节奏忽快忽慢。录下来一听,怕人误会是电脑模拟的。好不容易等狗不叫了,飞机来了,五分钟一架,轰隆隆地飞过头顶。我们只能见缝插针地把歌录完。所以我的歌里有风、知了、狗、飞机,大家听了不要感到奇怪。”
周云蓬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下午录完歌,晚上大家坐在院子里进行文学大讨论。“小河又来主意了,要在中间点堆火,制造一种围炉夜话的感觉,导演晓东更建议火上温上一坛绍兴女儿红,每人捧着碗黄酒,边喝边聊。由于火烤酒熏,越聊越飞,越飞越远,聊到了萧红这个文艺女青年和当下文艺女青年的差别,如果萧红在现在该怎么追她,到后来活活地把这个黄金时代聊成了黄酒时代。火也熄了,酒也尽了,我也喝醉了。”
至于这张专辑的销售,郭小寒表示并没有太大问题。“这次是采取众筹的方式做这张合辑,众筹到60204元资金,已经超过了预期的60000元。限量发行1000张,目前已经卖出700多张,每张价格100元。”
成都商报记者 任宏伟
▲莫西子诗《彷徨》
“七月里长起来的野菜,八月里开花,我感伤它们的命运,我赞叹它们的勇敢。”
——萧红《沙粒》
▲邵夷贝《萧红与聂绀弩的对谈》
“你知道吗?我是个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而且多么讨厌呵,女性有着过多的自我牺牲精神……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会掉下来。”
——萧红与聂绀弩的对谈
▲宋冬野《春曲》
“当他爱我的时候,我没有一点力量,连眼睛都张不开,我问他这是为什么,他说:爱惯就好了,啊,可珍贵的初恋之心。”——萧红《春曲》
▲钟立风《去年的五月》
“去年的五月,正是我在北平吃青杏的时节。今年的五月,我生活的痛苦,真是有如青杏般的滋味。”
——萧红《去年的五月》
▲周云蓬《沙粒》
“我的心中积满了啥事,因此我想望着的,只是旷野、高山和飞鸟。”
——萧红《沙粒》
▲小河《生死场》
“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萧红《生死场》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