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网络热词为何不受待见?
2014-12-18 17:13 出处:
到了年底,年度汉字、十大流行语等评选多了起来,就此话题也会引发广泛关注。简单的一个字或者十个词高度概括了过去一年舆论关注的焦点,这些词也丰富了汉语言词汇库。看罢这十个流行语,感觉跟自己所预计的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像醉了、暖男等非常热的网络词语未能入选。
纵观这几年《咬文嚼字》杂志社评选的年度词语中网络热词出现频率并不高,杂志社编辑给出的原因是这些网络词语在语言的创新性上体现得不够,当然也可能考虑到网络词语略显粗鄙,难登大雅之堂。其实,像土豪、任性、醉了等词语使用率极高,它们产生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凝聚了网民的智慧,可以说非常接地气,具有很高的人气,完全有入选年度词的可能。
网络热词尽管在民间广为流传,但在台面上始终处于不受待见的状态。不久前,广电总局甚至下文禁止网络词语上广播电视,此举也曾在业界产生很大争议。依笔者来看,对待网络词语没必要一刀切,语言和时间都有自净能力,就像当年很火爆的火星文现在已销声匿迹。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那些恶俗的网络词语流行一时之后很快将被淘汰,那些有味道的网络词语甚至都入选了汉语词典。很多歇后语、俏皮话就是在民间产生并广泛流传并得到传承,“你懂的”本来是网络词语,后来经过政府发言人使用后一夜走红。由此可见,网络热词的生命力并不因封杀而消亡,它存在于民众的口口相传中。
网络是公众表达意见的重要舆论平台,很多新闻事件也是因网络热议成为社会热点,层出不穷的网络热词就此衍生。可以想见在未来网络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意味着将出现更多的网络词语。正是因为网络平台庞大的影响力,这里有最原生态的民声民意,所以像年度流行词这类的评选不能没有网络词语的一席之地,否则这类评选难言权威性。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