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广州"晒"478处历史建筑名单 含伍氏宗祠遗迹(图

2014-12-29 11:00 出处:

align="center">图片

越秀北路林克明旧居。信息时报记者 朱元斌 摄

  想看广州历史建筑,要去哪里逛?昨日,广州市首次“晒”出478处已在册的历史建筑名单,市民可上广州市规划局网站通知公告栏进行查询,循着具体门牌地址去领略老广州底蕴。

  据了解,在册历史建筑中最年长的有208岁,是建于1806年的伍氏宗祠遗迹,最年幼的25岁,是建于1989年的南越王墓博物馆建筑群;最密集的区域是荔湾区耀华大街、越秀区盐运西街、海珠区溪峡街。

  伍氏宗祠遗迹最年长

  广州是全国一次性公布历史建筑最多的城市,实现了广州市历史建筑保护“零的突破”。广州将加强对清中晚期、民国时期、解放初期、乃至改革开放时期近200年时间的建构筑物保护。

  在册历史建筑中最年长的有208岁,是建于1806年的伍氏宗祠遗迹,最年幼的只有25岁,是建于1989年的南越王墓博物馆建筑群。其他历史建筑之“最”,还包括:最高的是广东国际大厦(63层,200米高),最长的是珠江大桥(415米长),建筑面积最小的门楼只有几平方米,建筑面积最大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流花路旧址则有11万平方米。

  居住类建筑占比超七成

  478处已在册的历史建筑,包括十大类型,分别为文化设施、办公及教育科研、医疗卫生、商业设施、旅馆业、宗教及祠堂建筑、居住建筑、工业遗产、市政交通设施、园林绿地及构筑物。

  广州市民所熟知的骑楼,属于商业设施类。广州的骑楼街由二十世纪初开始出现,可以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的形式多样,比如大新路407、409号骑楼。

  另外,居住类建筑所占比例最大,超过七成。其中,耀华大街15、15-1 号民居是中西风格融合的代表作;秦牧旧居、保安前街13号民居、越秀北路林克明旧居、宜安里29号民居、同福西路歧兴中北4-1民居等,是名人古旧居代表作;洛场村十队21号民居,是乡村建筑类的代表作。

  耀华大街等三条街最多历史建筑

  广州已在册历史建筑覆盖区域广,城乡结合,区域平衡,涉及全市所有区、县级市,基本涵盖了城市与乡村的各种类型。

  据介绍,历史建筑最密集的区域是荔湾区耀华大街、越秀区盐运西街、海珠区溪峡街。

  广州市规划局有关人士表示,在两批名单产生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参与,其中:政府相关部门推荐161处,学术研究团体推荐281处,媒体挖掘报道推荐134处,个人或团体自主推荐11处。其中很多是多途径推荐,体现了广州市各界对于历史建筑保护的关注和参与。今后,历史建筑的保护也希望继续得到市民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记者 田桂丹 实习生 林颖 通讯员 穗规宣)

  历史建筑

  分布情况

  越秀区213处

  荔湾区133处

  海珠区63处

  天河区14处

  白云区10处

  黄埔区3处

  番禺区23处

  萝岗区3处

  花都区8处

  南沙区1处

  从化区7处

  增城区1处

  (注:海珠桥同时计入越秀区和海珠区)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

Copyright 2016 Y!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