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谈对话:任何时候聊文学,我都有热情
2015-02-02 11:06 出处:
现代快报记者 郑文静
对话对作家来说非常重要
作家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作家是特不能说而能写的,一类作家是特能说而不能写的。
所以,新书《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作为一本对谈录,引发了很多读者的兴趣:“毕飞宇属于哪一类?”
“有朋友认为我属于又能说又能写的类型,甚至说得比写得还要好一点。”但毕飞宇本人并不认同。“其实我是一个说话有点障碍的人。但是我也承认,一谈文学我就容易兴奋。不需要一滴酒,马上就能很开心,内心所有的墙都没有了,无论认识或不认识的,无论是谈哪个作家、哪部作品,无论有没有读过,任何时候你跟我聊,我都有热情。”
在毕飞宇看来,对话对于写作来说非常重要。“一个写小说的完全依靠自己,把自己封闭在书房里面完成自己的一个世界,是件挺冒险的事情。”
想成为写作天才
首先得是一个阅读天才
人们评价一个好作家常用“天才”一说,称其有才气。毕飞宇在文学上的才气是公认的,但是写作真的有天才之说吗?
在毕飞宇看来,想成为写作天才,首先得是一个阅读天才。
“阅读天才,在吸收外部世界的时候,你的内部、你的大脑、你的心智在处理外部信息的时候一定是与众不同的。你与众不同的阅读的才华,最终让你在输出的时候成为一个写作的高手。”
谁规定下一部作品
一定要比上一部好
当一个作家有了好作品,有了名气,读者就会对他接下来的作品有一个较高的预期。在写出了《平原》《推拿》这样的作品后,毕飞宇有没有担心过接下来的作品写得不好,该怎么办?
毕飞宇以他的三部曲《玉米》《玉秀》《玉秧》为例。
当时,他把《玉秧》写出来的时候批评界有一个说法,《玉秧》写得不及《玉米》和《玉秀》好。“当时,李敬泽老师站起来说,你们还让不让人活?人家写了《玉米》你们说好,写了《玉秀》你们说好,写了《玉秧》你们要求比《玉米》和《玉秀》都要好,哪有这样欺负人的?这句话对我来讲是很温暖的。谁规定了写小说的人下一部作品一定要比上一部作品好?”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