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评:奥斯卡更需要《鸟人》来放飞梦想
2015-02-25 10:43 出处:
两部影片主题情态各异,技法风格迥然。各自的亮点都足以让其大放异彩,此前颁奖季里各自的斩获已说明了一切。如果不嫌简单,可以概括地说,两部佳作就是飞扬与质朴的角力,神奇与实在的对决。双方旗鼓相当,都是独树一帜的电影奇迹与奇葩。
分析《鸟人》与《少年时代》的获奖,有颇多意味深长之处。两部电影均曾分别入围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前者是第7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后者是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鸟人》战绩平平,最终在威尼斯颗粒无收;《少年时代》则备受好评,最终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导演银熊奖。而在好莱坞的颁奖季里,两部电影所获得的奖项堪称不相伯仲,起先是《少年时代》气势如虹,颁奖季前半段几乎横扫各影评人奖项,获得了包括金球奖在内的40余个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重要奖项,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高调力挺,说《少年时代》是他2014年的最爱;正当大多数人认为该片志在必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时,《鸟人》却后发制人,连续将美国制片人工会的最佳影片、导演工会的最佳导演,以及演员工会的最佳群戏三项大奖收入囊中。而后三项工会大奖却是奥斯卡的最重要参数,因为这是奥斯卡终战的主要票仓。果然,获得全球如潮好评的《少年时代》,最后关头只获得了奥斯卡的最佳女配角奖。
有人说,《少年时代》败给《鸟人》是奥斯卡评委中演员数量过大的必然结果,同时,作为好莱坞相对弱势的独立电影,《少年时代》片方后期工作的乏力也是隐患。在笔者看来,《鸟人》与《少年时代》属于好莱坞电影的两极,都是实至名归的杰作。
从制作和导演角度看,两部影片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
《少年时代》的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以一个少年的成长角度切入,主要演员均保持不变,拍摄时间长达12年,每年拍摄一小部分,家庭变迁、人事更替、国家风云,个人成长的酸甜苦辣与时代的脉搏交融,相互映照,水乳交融,最终完成的影片逼真记实,自然流畅,不见任何人为痕迹。无论是风格的统一,剧情的丰富,还是编导演的技术掌控,都堪称独一无二,为世界电影史增添了一次漂亮的挑战与可能。
与踏实朴素的《少年时代》相比,《鸟人》呈现的是飞扬魔幻的另一极端。该片聚焦于虚拟的戏剧舞台,通过一位过气老明星的双重生活,揭示了当代人的深刻焦虑。这个弃拍超级英雄片续集的老明星,希冀凭借舞台剧东山再起,其饰演过的飞鸟侠却宿命般时时要替代演员本尊。假想与真相,现实与超现实,构成千头万绪的生活滋扰,其中的舞台剧《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的戏中戏,又将内涵从舞台延伸至纷繁的现实,巧妙呈现了人戏难分的既间离又纠缠的困境。对于导演调度和演员表演来说,该片更是充满挑战,全片使用了大量长镜头,近两个小时的片长却只有十来处剪辑痕迹,动辄十多分钟的长镜头,编导演各个方面都在反复编排和演示后达到了流畅自如,浑然天成的效果。
奥斯卡不是金鸡奖不是百花奖,双黄蛋断无可能,遗珠在所难免,这是奥斯卡的残酷,也是其公平伟大之所在。
《少年时代》与《鸟人》,是两类电影的典型,一部聚焦少年的成长,一部描绘艺人的割裂;一部书写的是普通人与环境的人文史诗,一部是刻画舞台前后的演员群相。飞扬与朴实,现实与魔幻,各有各奇妙,各有各所爱。应该说,两部影片见仁见智、难分高下。只是此时的奥斯卡更需要一部《鸟人》来放飞梦想,以彰显其锐意进取,或者说实现一次创新与神奇的翱翔。(王樽)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