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吴江:京剧的“王者心胸”能够适应时代发展

2015-03-03 10:24 出处:

>  北京3月2日电 题:吴江委员:京剧迟早会迎来新辉煌

  记者 王曦

  熙熙攘攘的政协委员驻地,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京剧院原院长吴江多少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年近古稀的他穿着一双北京传统的圆口布鞋,说起话来眼神灵动,语速飞快,依稀可以看到他当年在舞台上的风采。

  此次,他专门准备了六个提案,内容多涉及基层演员的生活演出问题。另外,他还计划做一个大会发言,意在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建言献策。

  有人说他“壮心不已。”但这位京剧艺术家马上笑着用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回答说:“我不是什么名流,我就是一个退休老头儿。”吴江称,这是社会赋予自己的责任,因此他有义务为京剧这门传统艺术做些什么。

  与大多数人将京剧看成是一门有悠久历史的文化艺术不同,吴江始终坚定地认为,京剧其实很年轻,且大有发展前途。“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长河来看,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有2000多年,戏曲则有800多年。作为其中一部分的京剧还不足200年,清末才真正算是集大成时期,所以到今天正值它的青壮年。”在他看来,尤其是京剧具有的包容能力,其吸收融汇其他艺术门类的特点正在不断丰富自身。“这种‘王者心胸’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就使得这门艺术可以不断往前走。”他说。

  但眼下,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京剧承受着巨大冲击已成为不争事实。曲高和寡、后继乏人成为梨园行不得不面对的尴尬现实,尤其是人才的匮乏,极大考验着这门传统艺术的生存能力。

  据吴江回忆,最初几年,京剧面对的困境亦曾令他感到迷茫。“多元文化冲击整个社会,京剧随之慢慢被淹没在多元文化之中。”说到这儿,吴江的脸上写满遗憾。“其实这很自然,大家忙着赚钱,忙着买车,根本没工夫去了解京剧,毕竟城市大了,看戏也就成了一种负担。”

  吴江对记者说,与英国人对待莎士比亚、德国人对待歌德的尊重相比,国人对待自己的文化确实还不够重视。“中国文化其实是个富矿,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尽管现实并不乐观,甚至令人沮丧,但对于京剧的热爱,还是让这位著名艺术家选择坚守。“只要中华民族和汉语存在,京剧就不会消亡。”吴江说,在寻找中国人自身文化价值时,京剧往往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京剧浓缩保存了最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它的后劲可以在发展中看出来。”

  吴江说,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中,京剧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通过它所传递的文化价值,正是每个中国人所需要的。正因如此,吴江坚信,京剧当前所面临的窘境只是暂时的,迟早还会迎来属于它的新辉煌。

  吴江告诉记者,戏曲实则是一门成熟的文化,是给成熟的人看的。“年轻人吃快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吃快餐总有吃腻的一天。而京剧这种有味道的文化,是会越‘吃’越上瘾的。”

  有记者将这一过程形容为“国粹的复兴”,但吴江却并不认同。他说:“我不愿用‘复兴’这个词,因为任何事物都需要人努力去做。只要努力去做,认真去做就会向前走。‘复兴’不是复兴到原来某个历史高点上,而是要走到明天社会生活的高点上。”

  “这个高点究竟在哪儿?您如何形容?”

  面对追问,吴江笑了,他说:“谁也不可能预测明天的高点是什么,但也不可以拿欧美文化的高点去衡量我们明天的高点,因为它不是我们的标准。”他说,眼下自己只想对年轻的京剧从业人员说,要潜心去创作,要深入思考在艺术上如何探索继承,真正挖掘好的传统,而不是盲目去追求时尚。(完)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

Copyright 2016 Y!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