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汉学家顾彬的批评精神:曾指余华作品没思想
2015-06-09 10:45 出处:
顾彬认真研究中国文学40多年,还能站在中国文学之外,以老外视角冷静观察和评论中国文学。我对他十分关注,是因为他的批评中国作家的许多观点都与我相同。例如我很早就批评金庸,认为他的小说写的是时间生活,缺乏价值生活。后来我看到顾彬指出金庸作品太注重娱乐读者,故事性太强,造成了现代性不足的问题。例如我多次批评女作家的身体写作的恶俗,顾彬也曾指出许多美女作家的作品“不是文学,而是垃圾。”例如我多次批评小说、电影《狼图腾》,而顾彬一针见血地指出:“《狼图腾》对我们德国人来说是法西斯主义,这本书让中国丢脸。”
我在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和之后都批评莫言的小说。顾彬在莫言获诺贝尔奖后,对《德国之声》的记者说:“莫言的作品没有思想,形式老旧,语言也差,他的东西能把人烦死。”
中国文学艺术界很看重外国的奖项,中国作家和导演都渴盼获洋奖,一旦有人获得了,大家就羡慕、嫉妒、认可。莫言获了诺贝尔奖之后被捧上神坛,批评莫言成了大逆不道。入了法籍的华人高行健获了诺贝尔奖后,我国评论界保持沉默。以为高行健已经被最重的洋奖选定,何须再说三道四呢?然而顾彬却站出来说高行健的作品“很糟糕”。
顾彬还指责当前最红的中国作家余华、苏童的作品没有思想性,语言也很差。
不久前,在人民大学举行的一场名为“汉学视野下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讨会上,顾彬再次发出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批评之声。他的观点成为了会议争论的焦点。他认为中国作家最欠缺的是语言,所以“除了中国诗歌以外”,中国的小说、散文、戏剧作品都不属于世界文学。造成这种文学危机的原因顾彬以为有两个,其一是“中国作家的写作态度存在问题,他们并不把文学当成一件艰苦的工作,而只是随意玩玩。”其二是中国的文学评论家“不够认真”。
顾彬认为改变这种文学现状的办法是“不少中国作家应该沉默二三十年”。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对中国人民的文学事业提出尖锐、准确和中肯的意见,这是什么精神?这是真正的文学批评精神!这是中国文学严重缺乏的反思与自省的精神!中国文学界应该感谢、学习和赞扬。然而我们看到的恰好是相反,那位抱着“不争”态度24年的著名文学家刘再复跳出来,写了长达7000字的长文《驳顾彬》,对顾彬极尽谩骂之能事,没有理论上的说理,只有姑嫂骂架的水准。此类权威大腕尚且如此,可见中国文学批评沦丧的程度,这也证明顾彬的批评并不是危言耸听。然而顾彬糊涂了,不明白刘再复为何对他“使用文革语言”。
顾彬的糊涂却让我明白了两件事;其一是我国的文学艺术界所以崇洋媚外是想听洋人的赞美,对于洋人的批评是深恶痛绝的。其二是中国也有少数批评家还是能看出文学的弊病,只是怕得罪人而不敢发声。这次洋人发批评之声都被讨伐,若换成国人那还了得?
李悦批评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