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百余专家学者纵论“郑和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5-07-13 15:30 出处:

>  南京7月10日电 (记者 申冉)10日,在中国古代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10周年纪念前夕,“郑和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在南京召开,来自泰国、马来西亚、肯尼亚、马尔代夫等当年郑和下西洋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20余位外国驻华使节代表、以及近百位中外专家学者,齐聚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的起点城市,纵论郑和下西洋对于中国与亚非国家经济文化交流带来的历史价值,以及对当今中国重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

  在当天的论坛上,作为东道主的南京市委书记黄莉新首先向与会代表表态:610年前的南京,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今天的南京,也应当把握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广阔发展空间,坚持讲信修睦、合作共赢、开放包容的态度,打好郑和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牌,全面促进对外开放各项事业的发展。

  外国驻华使团代表、肯尼亚驻华大使金扬久伊表示,610年前,郑和远航到肯尼亚海岸,亲自将肯尼亚的野生动物带到中国,这个自然遗产成为中国和肯尼亚之间的共同遗产;今天,中国政府正在援助肯尼亚建造非洲最大规模的铁路工程:从蒙巴萨到内罗毕,这条长达472千米的标准轨距线路,就是由中国进出口银行资助的;同时,中国公司已经开始在拉穆建造另一个港口,在建中的拉穆港南部苏丹埃塞俄比亚交通走廊将连接南苏丹和埃塞俄比亚,直到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蓝图,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需要文化推广和学术方面的交流。我们相信,肯尼亚和中国在这些领域已经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和合作框架。”

  “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在内的中国‘一带一路’规划,不仅是中国的机会,也是各个友好国家共同的机遇。”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司长宋承敏在论坛上呼吁,“中国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是以‘引进外资、扩大出口’为重点;而现在,则是以“引进外资和对外投更平衡,进口和出口更平衡’,这两个再平衡为重心。对于当今的中国来说,这样的政策改变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更大、给兄弟友好国家带来的机遇也更多,可以说海上丝绸之路未来的潜力是很大的。”

  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认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将在中国与沿线国家、沿线国家之间在政府间文化合作、民间文化交流方面,提供更多机会。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明史专家毛佩琦则忆古思今,他从郑和下西洋的观察出发,分析了中国明代太祖、成祖皇帝的天下观及其对天下秩序的构建,就是建设“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世界,这无疑也是当今世界应该恒久遵循的大道。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郑和记忆”联系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历史文化情谊;“郑和文化”是开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宝贵经验和财富。

  在当天论坛的最后,所有参会者还共同通过并发布了《郑和+南京共识》,其中承诺:“郑和作为伟大的航海家和重要的人文历史符号,他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及他所开创的事业,蕴含着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不断实现其社会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郑和遗迹,郑和文物,郑和史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是弘扬历史文化、传承郑和精神的重要依据;谋求和平,促进交流,共享太平,是郑和航海伟业中的精华与主旨,是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郑和文化,郑和智慧,郑和精神,是历史赐予我们的无形之宝,是我们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宝贵资源。繁荣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构建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地球村,是我们共同的美好企盼,是我们光荣的历史责任。”

  中国郑和研究会高级顾问、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政委张序三将军,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龚心瀚,国务院办公厅原副主任、交通部原副部长忻元校,著名军事专家、学者、少将彭光谦,外国驻华使团团长、马达加斯加驻华大使维克托等也在论坛上做了主旨发言。

  应邀出席论坛的还有:文莱驻华大使张慈祥、泰国驻华使馆公使游幕贤、马尔代夫驻华使馆大使费萨尔等20余位郑和下西洋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驻华使节、外交人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原副主任委员马振岗,海军装备部原总工、少将李方来,海军实验基地原总工、少将霍玲等领导,新加坡国际郑和学会会长陈达生,马来西亚郑和协会主席丹斯里林玉唐,美国郑和研究会会长林翠玉等专家学者等100余人。

  当天下午及次日上午,参与论坛的代表还将参观南京博物院、南京宝船厂遗址及集体拜谒位于牛首山下的郑和墓。

  此次论坛由中国郑和研究会主办,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南京郑和研究会联合承办。(完)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

Copyright 2016 Y!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