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智携手滴滴打车 共话新生代员工管理
发布时间:2015-06-02 16:24 【来源:雅虎财经】
在近年的创业公司里,滴滴打车的风头可谓一时无二。这家成立仅三年的企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人们“衣食住行”四大需求中的“出行”需求,刷新了大众对于出行的认知。
事实上,滴滴同时刷新的还有大众对于新生代员工管理的认知,在这家拥有近3000名员工,平均年龄为26岁的企业,员工的敬业程度与“战斗力”令人侧目。滴滴打车的人才管理究竟有何诀窍?如何最大程度地激发新生代员工的能力与激情?带着这些疑问,近日中智“走进名企”第二期活动走进了滴滴打车,40余名来自不同行业的HR高管与滴滴打车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互联网时代的人才管理。
身体力行的企业文化——用文化感染人
初到滴滴打车,给来宾们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办公区内的企业文化展示:
在业务指挥中心,大块的红色横幅和业绩墙提示着滴滴当前最重要的商业或技术“战役”;北区门口的大屏幕上,实时客户数量在不断翻滚;南区企业照片墙清晰地记录了滴滴一路走来的温暖时刻;每间会议室都以出行工具命名;“小桔人”故事墙上记载了一些代表性员工的成长故事……这些精心设计的小细节都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成果,目的是让企业文化巧妙地渗透到员工的工作当中。
除了人力资源部的努力,滴滴打车副总裁杜锦程指出,管理层的身体力行也是企业文化得以贯彻的根本原因。在圈内,滴滴的管理层以“事业狂热”著称,在滴滴的几次大型“战役”中,管理层都和一线员工并肩作战,通宵达旦,不眠不休。在滴滴各区,随处可见管理层的微言妙语,都是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要求。
用杜锦程的话说,管理层是滴滴文化的最好代言人。
人才管理的“球队模式”——用愿景激励人
滴滴打车人力资源部招聘总监辛琳琳指出,滴滴打车的员工关系管理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努力在企业营造出一种家庭的温暖、关怀氛围,希望以此感动员工,驱动员工的“家庭模式”,而是更类似于一支球队,企业与员工之间是基于承诺的联盟关系,为着共同目标共同努力,相互提升。
在分享环节,杜锦程分享了几个滴滴人的故事,有为了服务器成功迁移七天七夜不眠不休工作的工程师,有在北京最冷的冬天在西客站外帮助司机安装客户端的团队,在“城市大战”中累极睡倒在路旁纸箱的协助伙伴。对于如何激励和驱动滴滴“大球队”的成员,杜锦程的回答是——用梦想和愿景。
杜锦程坦言,在一家快速发展的创业公司工作,员工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有时甚至连基本的睡眠都保证不了。但令他感动的是,很多员工仍然“任劳任怨”的在岗位上奋斗,这背后的根本动力来自于对企业愿景的认同,愿景点燃了新生代员工的工作热情,让他们在工作找到了“玩游戏”般的快乐。
人才管理三大难题
尽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杜锦程坦言,目前滴滴的人才管理还面临三大难题,一是人才吸引,二是人才识别,三是文化融入。到场的来宾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在人才吸引问题上,来宾们认为需要强化的是雇主品牌建设意识,让人才更了解企业,创造企业与人才“亲密接触”的机会;
人才识别除了依仗HR人员的经验之外,科学的人才测评体系也是重要的辅助工具。来宾们对于中智推出的智能化人力资源管理平台“智云”表示了极大地兴趣,希望借助智云的人才平台有效实现“知人善任”。
对于人才的文化融入,来宾们表示,最大的难点在于人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转变,例如传统行业的流程化、制度化思维模式与创业型的互联网公司就存在“兼容”难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日常工作的文化引导和渗透。
活动中,滴滴打车企业级事业部市场中心总经理张岩向到场的HR高管们介绍了滴滴打车近期推出的企业专车服务,相较于传统的企业用车混乱无序、高成本的问题,滴滴企业专车为HR管理者提供了一个灵活可控、服务优质、费用合理的替代方案,大大减轻了HR工作者管理企业用车的工作负担。
上海迪士尼客流不达标,
美国华特迪士尼公司日前发布的今年第三财季报告显示,华特迪士尼2016年第三...
北京下调养老和失业保险
昨日,北京宣布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和失业保险费率分别由28%和1.2%调...
在中国家庭月入不到4万
调查显示,在中国,家庭月入不到4万5,别说自己是中产! 中产的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