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萧瀚美术馆筹备今秋开馆

2017-06-29 16:22 来源:本站

20世纪80年代,他在安徽画坛已经小有名气,生活优渥,事业有成。然而,他却不满现状,野心勃勃,立志要将中国绘画艺术向前推进,他放弃安逸,远渡重洋,毅然踏上了海外求艺之路,一去便是十几年。尽管他失去了工作,没了收入,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但广阔的艺术视野,让他兴奋不已。

他始终坚守着中国的传统绘画,吸取西方的色彩观念,打破中国水墨画以笔墨为核心的格局。他的画特别注重光影、明暗的对比,将色彩的运用构筑到中国画的研究领域之中,一改中国文人画的疏淡、空白的趣味,在传统水墨的基础上注入西方绘画的技法和格调,独创“积彩”色调水墨,开辟了中国彩墨绘画的新时代。

他是当代实力派画家之一,是继徐悲鸿、林风眠、张大千、傅抱石等老一辈海归画家之后的第三代旅德归国画家,享誉海内外。继2002年于北京中国美术馆中央圆厅成功举办个展之后,2016年他的画展又一次亮相京城,在北京华夏珍宝博物馆受到瞩目,刘大为、杨晓阳、卢禹舜等画坛名家纷纷前来祝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等领导观看了展览,近千人聚集开幕式现场,场面宏大,气氛隆重。展出140余幅作品销售一空,让低迷的艺术品市场为之振奋!

他就是萧瀚

筹备开馆中的《萧瀚美术馆》

萧瀚个人投资数千万元于安徽家乡建设约6000平方米的《萧瀚美术馆》,美协主席刘大为和国民党名誉连战主席分别题写馆名,芜湖市委市政府于市中心提供一万平方米(15亩)土地大力推动该馆的建设,以提升本市文化艺术底蕴,并打造该市的文化名片,也填补了建国六十余年来该市无一座美术馆的空白,体现萧瀚先生热爱家乡奉献乡梓的真情厚意。

目前,萧瀚会长正在积极遴选作品,整理自少年学画开始及学习阶段、文革期间、工作实践中以及旅居德国期间、台海交流和回归本土立足北京以来所创作的作品和一生的经历,筹备于今年秋季开馆。

《美术馆》

《美术馆内部》

《美术馆侧建立的800平方米的萧瀚工作室》

艺术简介

萧瀚,著名画家,积彩色调水墨画开派人,生于安徽芜湖,1968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才研究会书画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友联画院副院长,北京海华归画院院长。

1987年应德国及法国政府部门邀请举办个人画展并讲学。1988年获西德巴肯霍夫基金会赞助提供画室进行艺术交流并考察北德艺术。1989年旅居德国,并在德国多个美术馆及画廊展出。1992年德国国家一台拍摄及播放(萧瀚艺术在德国)专题片,同时获德国新闻社(DPA)报导和介绍。他先后应邀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国父纪念馆中山画廊等多处举办个人画展,历年来作品参加多项国内外大型美术展并屡次获奖,作品广为德国、台湾及东南亚各地的博物馆和著名艺术机构及私人收藏家收藏。《欧洲之春》三联画亦为欧洲理事会大厦收藏。自1994年始,作品每年在香港著名拍卖行苏富比、佳士德、荣宝斋、及台湾甄藏、上海朵云轩、北京翰海、嘉德、保利、中贸圣佳拍卖成绩斐然。2001年首次进入香港苏富比拍卖“成交价前十名”行列。2013年首次拍卖成交单幅过千万人民币记录,并荣登胡润百富艺术榜。

萧瀚的作品以中国传统为基础,并以创新的手法开拓具意象和印象色彩的水墨画的新路。以多次滴彩积色,形成诸多冷暖灰色调子,产生天然之趣,再结合大自然之万象,研创出自然而富变化的独特风格。其创作理念为“穷尽色彩之光辉,融合笔墨之精神,抒发现代之情怀”。

2002年以来于中国美术馆中央圆厅、上海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深圳关山月美术馆、甘肃省美术馆、山东省美术馆等举办个人画展并举办学术研讨会。自回国后受海归艺术家群体的委托,发起成立海华归画院和海归艺术家协会,2007年成功举办百年海归艺术研讨会,积极致力于推动海归艺术的各项事业发展。2012年至今全力推动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书画人才发展事业。

《钟声入云》(中国美协全国第十二届美展,获优秀奖) 190×220cm

积彩创新风格异

文/刘大为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积彩创新风格异

2001年9月我应德国汉诺威市政府邀请至柏林参加在议会大厦举办的“刘大为·萧瀚现代中国画展”,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萧瀚,待画展开幕之时我也是初次见到萧瀚的中国山水画作品,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到底是在异国生活和研究者的作品,与国内的中国画创作者完全不同,有个人独特的风格和追求,满眼皆是色彩的斑斓和异国风情,感觉新意和别样,一种文化的不同和创新扑面而来”。

我细细地品味萧瀚的作品,以中西文化的异同和追求去解读,看到西方艺术对他的影响,使他对中国画陈式化的格局进行改革和突破。突出的一点是他把西方的色彩和技法嫁接到中国画的创构中。不单单是中国画常常奉为圭臬的笔和墨的追求和标准,而是将色彩的表现力辉煌张显出来,让色、笔墨与线共同主宰画面,创造笔墨色三元素的和谐有序,这种新的追求和技法融汇不是简单的色墨交融,而是一种有机的融和,即需要对中国文化艺术技法熟练的驾驭,同时对西方绘画艺术有深刻的研究理解,并以文化底蕴为基础的内外结合。因此,萧瀚的这种创新中国画也为西方人所欣赏和接受,而又有东方的韵味和文化底蕴支撑,仍是具有中国气派的绘画。

刘大为、萧瀚合作《胡杨驼铃》69×138cm  2011年

人间碧落两勾留

文/范曾

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书画家

在中国山水画坛,萧瀚的作品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它潇洒跌宕,如无人之境;它蓬头粗服,却如不加粉饰的处子。它博大,是由于它排除了繁文缛节的雕凿;它丰富,是由于运用了冲、积、泼、染、勒、提和种种不知名的技法,使画面处处不同凡响;它奇幻,是由于它不役于物象,而能“以奴仆命风月”,在具象中处处都有抽象的匠心。

我以为萧瀚在艺术创作上的陶醉,是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他作画时,置毁誉于不顾,忘情在山川云烟的描画上,暂得于已,怡然自足。他不像某些画家太注意别人的观感,太注意功利的得失,结果往往艺术之内的东西考虑得太少,而艺术之外的东西考虑得太多。萧瀚却有些天真,有些烂漫,有时他的画面上会偶然出现些颇不合逻辑、但十分有意思的地方,那恐怕就是天成文章。

我有一首送萧瀚的七绝,词曰:“雄风浩荡起庐州,万壑千崖象外搜,画到烟霞迷惘处,人间碧落两勾留。”愿与萧瀚兄共勉。(节选)

范曾、萧瀚合作《捕蛇者说》 92×128cm

与刘大为、范曾合作,博得认同与赞美

在中国美术史上,“合作”一直以来都是一件让艺术家们倍感愉悦的事情,不仅体现着合作者之间的信任与认同,更是一种相互的赞赏与共勉。合作作品大多存在于四种情况:夫妻合作、父子(祖孙)合作、师徒合作及同仁合作。夫妻合作体现着二人同心同德、珠联璧合的艺术追求,自古便是美术史上的佳话;父子(祖孙)合作则是体现着父辈(祖辈)对子辈(孙辈)口传心授世袭相传的“家法”绘画,是中国古代绘画递承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师徒合作则往往是长辈对后辈的提携和教导;唯独同仁之间的合作是出于对彼此之间的认同与欣赏,昭示着合作艺术家具备共同的艺术水准以及非比寻常的私交友谊。

在萧瀚的艺术生涯中,曾与范曾、刘大为合作数幅作品。范曾、刘大为均以人物画著称当代画坛,而萧瀚则尤擅山水和花鸟,在画面表现上可相互补充。萧瀚的积彩画法,强调画面的冷暖色调搭配,对于红色调、黄色调、蓝色调具有独到的见解。萧瀚曾与范曾联合创作30余幅,人物线条的流动与疏朗,配以色彩的积染和营造,更能相得益彰,共同出版八开精装的《范曾·萧瀚旅欧合作作品集》,范曾在《人间碧落两勾留》的文章中写道:“愿与萧瀚兄共勉”,也可看出他对萧瀚艺术水准的认可。另外,在萧瀚与刘大为的合作作品中,刘大为的人物勾勒神采奕奕,萧瀚的景致配色五彩斑斓,终成一番独特气象。刘大为称:“当今画坛,唯萧瀚能给我的作品配彩色景。”二人合作过多幅画作,并对萧瀚的绘画功力赞不绝口。

萧瀚与范曾、刘大为在艺术创作上的相互认同,数幅合作作品的完成,势必增强了收藏家与投资者对萧瀚作品的市场信心。原因如下,首先,艺术市场经营与研究的经济模式是从整体的行情逐渐过渡到个体,而在针对国画作品的前提下,“整体”则可定义为某一画家群体,所以当艺术品市场的整体效益出现起伏变化时,某一画家群体中的个体市场价格也会随之变化。因此,可以想象,在范曾、刘大为作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市场背景下,在艺术造诣上处于同一画家群体的萧瀚,其作品价格也会表现的非常稳定。其次,从市场流通的作品类型上看,合作作品的流通数量毕竟是少数,符合了“物以稀为贵”的投资原则,增强了作品保值与增值的经济属性,而萧瀚与范曾的合作作品仅有30余幅,可见其作品的珍贵程度。第三,合作作品最珍贵的价值便是象征着合作艺术家之间的友谊,作品背后往往隐藏着一段故事,因此便理所当然地成为收藏家们炙手可热的抢手货。检阅雅昌艺术网2008年至2009年这段时期,当代中国画100家指数中,他们三人均名列前十名,作品价格不分伯仲。萧瀚与两位当今国画大家的合作,强势的品牌效应也会让收藏家对萧瀚作品市场重新定义,并给他的作品市场带来利好。

刘大为、萧瀚合作《溪山雅集》96×180cm 2011年

《艺术市场》:从中国绘画的发展来看,近千年来,水墨占据着中国绘画艺术的主流,设色绘画相对式微。而近些年来,设色绘画建立起了全新的体系,广泛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之中,并成为当下非常受藏家青睐的绘画面貌。请结合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判定色彩绘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地位?“积彩”的绘画技法对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冲击和影响?

萧瀚:纵观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史,各个时代的艺术家在绘画的形式、技法、理念上不断创变与革新,从而推动着中国传统绘画持续前进。传统绘画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在笔墨情趣的探索与研究上,宋元明清的绘画已经将中国水墨画推向了高峰。奔赴德国求艺之前,我也曾沉浸在传统的水墨画中。但到欧洲学习之后,接触和认识了西方的色彩观念,再反观中国的传统绘画。让我顿悟到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中国传统绘画不能始终停留在“笔墨”的基础上,“笔情、墨趣、色辉”这三种综合起来才应该是中国绘画的评判标准,而现在中国画更多的是重视“笔情墨趣”,忽略和轻视了色彩的运用。究其根源,不难发现,中国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墓葬壁画以及宏伟壮观的庙宇画均是用五彩斑斓的颜色绘制,只是自汉唐以来,统治阶级逐渐崇尚水墨绘画,色彩画逐渐式微、隐遁,“笔墨精神”成为主流审美的艺术追求,并一直发展至今。由此可以判定,“色辉”也是中国绘画的精神的关键要义,与“笔情、墨趣”同等重要,而且从历史追溯的角度来看,色彩比笔墨更加渊源深远。

在判定了“色辉”对于中国绘画的重要性之后,那么我所要做的即是,上接汉唐,将中国最传统的色彩精神得以继承和发扬。借助在西方多年的色彩研究和实践,融合中国的意象色彩与西方的印象色彩观念,以“穷尽色彩之光辉,融合笔墨之精神,抒发现代之情怀”为创作理念,借鉴中国传统的“积墨法”,将色彩在宣纸上多次积彩晕染,形成诸多冷暖灰色调子,产生天然之趣,再结合大自然之万象,研创出自然而富有变化的独特风格。最终独创“积彩色调水墨画”,为中国色彩绘画打开一条探索新路。

《艺术市场》:作为“积彩色调水墨画开派人”,您对彩墨艺术的发展有着诠释、代表以及推进与发扬的责任与使命,如何看待这一脉绘画语言的发展现状?

萧瀚: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人们之所以对色彩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与开阔的视野有着直接联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当代人的审美价值观需求更加多元化。虽说传统水墨画所表达的文人情怀是一种优良的传统,但它不代表中国绘画的所有评判标准。对水墨绘画的情有独钟也仅仅代表着某一种审美观念,但这种观念不能主宰所有人的审美。时代不同、文化不同、世界观不同,都必然造成人们对审美情趣的变化。因此就成为多元的审美价值观与单一的绘画形式之间的矛盾关系,而色彩绘画便顺理成章地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得到发展和推进。

经过学术研究的不断挖掘和理性市场的逐渐沉淀,收藏家、投资者以及社会大众对绘画作品的认知也越来越高,这时就更需要优秀的绘画作品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只有贴合时代审美发展的作品才能受到广泛关注。“积彩色调水墨画”以中国的传统笔墨为底蕴,墨法和笔法承载着色彩的变幻,经过10余遍的积彩与渗化叠加,逐渐把笔墨隐退到画面的底层,从而凸显和衬托着色彩的色调与光泽,形成“色”与“调”并存、统一且丰富的画面。

简言之,“积彩色调水墨画”是运用激昂斑斓的色彩去表现生活,体现着艺术家阳光、正面的人生态度。这种乐观积极的绘画理念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标准,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更加接地气,象征着美好生活;对于收藏家而言,紧贴了时代的发展,象征了时代的风貌。

《妙法莲花》100×49cm

《艺术市场》:色彩绘画在国际上的认知标准与国内有什么不同?“积彩色调水墨画”是如何一步步演变到今天的艺术面貌的?

萧瀚:在西方的色彩观念中,他们认为世界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组成,而且在画面表达时强调环境色的影响。这与中国的传统色彩绘画理念大相径庭——中国的色彩绘画只有颜色观念,而不是色彩观念。所以中国画中的颜色是意象色彩,而不是客观的真实色彩。因此,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所提的“运墨而五色具”,在西方的固有思维模式中难以理解。尽管我去尽力解释“墨分五色”的涵义是指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并非表面狭义上的5种颜色。但是,以理性思维为主导的西方人面对以感性思维为主导的中国人仍旧处于纠纷之中。

在我刚刚踏上西方的学艺之路时,以为可以将西方的色彩照搬到中国绘画上,在宣纸上把西方色彩调和后画上,但西方人觉得我们画不出五彩斑斓的色彩。虽然前期在我的作品中也描绘出了他们所认可的色彩,但在绘画风格上缺少独创性,连同绘画技法和色彩观念也与西方绘画如出一辙,所以在西方人眼里,我仅仅是将油画布换成了宣纸,把油画笔换成了毛笔,绘画工具的变换并不能代表艺术上的创新。

之后,我想到了中国的积墨法,积墨指用墨由淡而浓、逐渐渍染多遍而成。北宋郭熙的《林泉高致》中阐释:“用淡墨六七加而成深,即墨色滋润而不枯。”最终墨色通透,具有流动性。那么色彩绘画能不能用这种方法?带上这样的疑问,我便开始研究如何将色彩一层层积染在宣纸上。通过不断地尝试,借助宣纸超强的承载能力,色彩在宣纸中晕染并逐渐产生变化,多遍以后,后面的颜色透到前面,前面的颜色透到后面,色彩就变得异常夺目和生动。而且,色彩也变得沉稳,演变成灰色调,这也符合了西方人的色彩观念,并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所以说,真正的艺术家要在学习和思索中前进,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和摆弄绘画的技术与技巧。在绘画面貌和表现技法上的照抄,只会把自己逼上绝路,从这个角度来讲,艺术道路又是非常艰难的。

《艺术市场》:中国艺术品市场整体形势走低,但彩墨艺术在市场上取得了颇多认可,尤其是中西融合的“积彩”技法在当代审美语境中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您认为“积彩”艺术在国内市场中一枝独秀的原因有哪些?

萧瀚:中国艺术品市场虽然整体走低,但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仍旧能够显示出强劲的市场优势。而且在市场逐渐成熟的过程中,人们会更加谨慎和理性地去收藏真正具有保值和升值潜力的艺术作品。那么,艺术作品要具备保值与升值的经济属性,最关键的一点便是作品的独创性。以近现代的艺术大家为例,张大千开创泼墨、泼彩技法,傅抱石独创“抱石皴”,以及吴冠中的点线面色彩构成。这些在艺术风格上具有“独创性”的艺术大师在中国美术史上均取得了很高的地位和成果,他们的代表作品在艺术品市场上也得到了相应的体现。因此,艺术表达一定要有创新,要“独树一帜”且“开宗立派”,树立一个“标杆”或“品牌”。这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奢侈品品牌、汽车品牌是一个道理。艺术贵在独创性,如果没有创新,那便与画匠无异。

《晨光畅游》56x94cm

萧瀚作品市场分析报告

考量和分析一位中国水墨艺术家作品市场行情,是一项非常综合和严谨的评估工作,不单是分析市场价格,更要研究其中包括其人、其画、其经历以及其影响。其人,是一个难以辨明的隐晦命题,但毕竟“人”是思想文化和社会活动的核心,艺术家能否认清自己的重要性,并发挥出其核心的作用与价值,开拓创新的艺术理念以及崇高远大的艺术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面三项的成果。其画,是最为直观和明确的参考因素,如作品的艺术风格契合了当下的审美标准,作品的交易价格刷新了历史纪录等,均可充分地说明其画在艺术品市场上的价格地位。其经历,涵盖了艺术家的从艺经历、博学广度、研究方向等,从而映射到他的艺术创作,渗入到其作品风格的阶段性演变之中,由内而外地散发着艺术素养和文化内涵。其影响,则表现在艺术家的画坛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如作品的展览与收藏情况,致力于美育事业或公益活动等,从社会属性角度体现艺术对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贡献。

因此,作品市场分析报告是对艺术家全方面的考核,任何一个环节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到作品价格的涨落幅度与升降趋势。萧瀚是中国当代画坛集众多市场优势于一身的少数艺术家之一,如开宗立派独创积彩色调水墨技法,旅德海归艺术家代表的特殊身份,官方背景下美术社团组织的高层职位,画坛领衔同仁的认可与赞同,稳固的一、二级市场基础,胡润艺术榜的靠前排名等。所以,在此分析萧瀚作品市场的过程中,便囊括了其风格演变、审美标准、画坛地位、市场基础、收藏体系、客观数据等诸多方面剖析,逐一总结出萧瀚作品在中国艺术品市场低迷时期能够“异军突起”的种种关键。

《金辉》 68×46cm

独创“积彩”画法,契合当代审美标准

纵观中国美术史,历代绘画大师作品终能流芳百世且千古垂名,无一例外的是大多具备了推动中国美术事业前进和发展的两大核心因素,即独创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无论是“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佛教人物画,还是元明时期崛起与流行的文人笔墨,抑或清代院体山水画的摹古风潮以及隐居画家表达和流露的讽刺与闲逸。这些载入美术史书的艺术大家,他们在艺术风格、艺术面貌以及艺术理想上,深刻解读着“笔墨当随时代”的画学理论与时代观念。翻开近现代美术史的篇章,艺术大师云集,他们在艺术之路的实践与创新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例如张大千晚年的泼墨泼彩绘画、吴冠中的点线面色彩构成、傅抱石独创的“抱石皴”等,独创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让他们不仅在中国美术史上有所定论,而且在艺术市场中也从未失去收藏家的青睐。

由此,我们来看萧瀚的作品。首先,他独创积彩色调水墨画,从技法根源上看,无论是用笔用墨,还是皴擦点染,均是在延续和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精髓与要义。也就是说,萧瀚“积彩”的创新基础仍旧立足于中国绘画,其画面中不失中国绘画的气韵与意象表达。其次,在设色技法上,他不再单调地讨论中国传统色彩绘画的颜色观念,而是把西方斑斓的色彩融合到中国笔墨当中,形成一种既有中国传统笔墨内涵、笔墨精神,又兼具西方色彩观念的新面貌。他的绘画语言风格鲜明,符合了艺术作品进入市场得以被推崇的首要条件,即艺术语言的独创性。

其次,萧瀚的作品不仅在色彩运用上独树一帜,而且对于笔墨情趣的表达也符合中国藏家的审美标准,色彩与笔墨之间相互辉映,切实传承了“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绘画精髓,开创了当代色彩绘画的新局面。五彩斑斓的画面语言使他的作品更容易被藏家接受,让人们在本民族的艺术接纳性上有了更强的契合感与亲和力。这便是萧瀚作品在市场上备受欢迎与广泛认可的重要原因——其作品风貌很好地代表与诠释了当下正在流行的审美风潮。

最后,萧瀚独创的艺术风格与鲜明的时代特征,尤其是在色彩绘画上的独到见解,对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在学术标准的建立以及学术研究的突破,都将引导其作品在市场上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好评,从而我们可以明确其作品在未来市场上能够兼顾增值与保值的经济效益。

《绶带长春》97x148cm

海外旅德经历,第三代海归代表人物

清朝末期,随着西方先进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表现出史无前例的孱弱与落后,从而催促艺术界迅速掀起一阵势力强劲的海外留学潮。第一代海外归来的艺术家包括李叔同、何香凝、陈抱一、关良、颜文樑、徐悲鸿、林风眠等,他们将国外的先进美学思想带回中国,对传统绘画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改良,推动着中国美术事业前行。新中国成立初期,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冲突逐渐缓和,逐渐进入到融汇与发展的阶段,第二代艺术家再次踏上留学海外的艰辛之路,其中代表艺术家包括张大千、丰子恺、傅抱石、刘海粟、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董希文等。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美学观念深入到中国的美术教育体系,新一代艺术家在国内便能接触和学习到部分西方艺术,但同时也碍于研究资料的不足,使得他们对国外艺术理念认识和了解有所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三代艺术家毅然走出国门,奔赴求艺之路,其中包括袁运生、罗中立、陈丹青、陈逸飞、周春芽、萧瀚等。

1987年,萧瀚应德国及法国政府部门邀请举办个人画展并讲学。1988年萧瀚获德国沃布斯德国艺术村巴肯霍夫基金会赞助,为他提供画室进行艺术交流并考察北德艺术,从此便开启了他的旅德海外经历。历年来其作品参加多项国内外大型美术展并屡次获奖,多次在欧洲各国博物馆、美术馆、画廊等机构举办个人画展,数幅代表作品被收藏。

萧瀚作为第三代海归艺术家代表,旅居德国10余年的生活经历,对其作品在国内外市场的风险承担与互助推广方面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优势。从风险承担上讲,通过萧瀚在欧洲的艺术履历便可得知,他的作品已经在欧洲艺术品市场建立起良好的收藏基础和完善的销售渠道,加上在国内市场的逐渐成熟,大大提升了作品市场的“抗打击”能力,即使一方市场出现“大风大浪”的波动,另一方市场会立刻起到支撑作用,从而保证市场波动在短时间内回归平稳,最大限度地保障收藏家与投资者的经济利益。从互助推广上讲,萧瀚作品的市场经营以国内、国外两条主线共同推进,从代理机构的资金管理与运营到艺术机构的作品展示与销售,再至收藏机构的作品梳理与研究,均可得到“1+1﹥2”的推广效果,使得萧瀚作品的市场发展更加稳定。

第三代“海归”(部分)艺术家作品拍卖记录

拍场屡创高价,荣登胡润艺术榜

从市场检验的角度来看,萧瀚的作品已经取得了优异成果。自1994年始,萧瀚作品便辗转于国内知名拍卖行,包括香港苏富比、佳士得(香港)、荣宝斋(香港)、台湾甄藏、上海朵云轩、北京翰海、中国嘉德、北京保利、中贸圣佳、北京恒盛鼎等多家拍卖行,拍卖成绩斐然。2001年首次进入香港苏富比拍卖“成交价前十名”。2012年,作品《高峰挂紫石》以1265万元在北京恒盛鼎拍卖成交,合20.6万元/平方尺,创下萧瀚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2014年,萧瀚与范曾合作作品《松下问童子》在北京恒盛鼎拍卖拍出920万元高价,合59.8万元/平方尺,创下萧瀚作品单平方尺最高拍卖纪录;2016年,花鸟作品《寿带长春》在北京翰海拍卖以483万元易手,合38.2万元/平方尺,创下萧瀚花鸟题材的单平方尺最高拍卖纪录。

参考雅昌艺术网的拍卖结果收录(截至2017年),萧瀚作品上拍记录共230条,总成交率达82%。其中1000万元以上拍卖记录1条,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拍卖记录1条,100万元至500万元拍卖记录共12条,50万元至100万元拍卖记录共16条,10万元至50万元拍卖记录共46条。2015年,萧瀚作品以2356万元的总成交额荣登胡润艺术榜,可见其作品的市场基础十分坚实。萧瀚是中国当代画坛中从学术定位到市场基础都非常全面和综合的艺术家,也正是各个方面的颇多优势,造就了萧瀚作品长久立于艺术市场的制高点。

《法山廉水》(中国人民最高法院收藏)  120×340cm

萧瀚作品收藏体系

完整的收藏体系是艺术家作品市场稳定攀升的关键与核心,假如收藏体系处于薄弱境况,那么即便拍卖行和画廊不惜成本的客观有效造势,以及艺术家单方面的主观抬高价格,也难免会造成“有价无市”的市场僵局。因此,当艺术作品进入市场流通之后,在交易的环节中,藏家群体长期积累的壮大程度、持续关注的热衷程度、资金投入的购买力度,便成为该艺术家作品市场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

针对某一艺术家的藏家基础是否牢靠和持久,则可从高度与广度两方面来衡量和判断。从高度上讲,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专注于艺术研究的博物馆、美术馆,以及知名的私人艺术收藏机构或家族等,是最能保证和提升艺术家作品收藏高度的参考因素。从广度上讲,则着重分析其作品的市场分布范围,对于中国艺术家而言,可以简单地一分为二,在国际市场上是否有他的一席之地,尤其是具有海外经历的艺术家,在旅居国家是否仍有画廊在运营其作品;转而观之国内的收藏市场,收藏群体是否局限于某一地域,地域性差价是否明显,收藏群体的热情会随哪些情况而变化等。由此,我们来观察和判断萧瀚作品的市场收藏体系。

萧瀚将《李白诗意》的画卷赠予时任国民党副主席兼秘书长吴敦义

从近些年萧瀚作品的收藏记录来看,其作品的收藏高度可见一斑。例如,1995年,萧瀚的作品《欧洲之春》三联画被欧洲理事会议会大厦秘书长克奈贝斯收藏。2006年,海华归画院第五次会议召开,会后萧瀚受德国总统克里斯迪安·伍尔夫接见,《黄山云起图》为德国总统伍尔夫代表德国政府收藏,作品《鹿鸟为道侣》被德国驻法公使卡特博士收藏。2007年7月1日应香港政府、大公报、文汇报邀请萧瀚与香港特区首任特首董建华、港澳企业家何鸿燊、首富李嘉诚等人作为主礼嘉宾之一,参加香港回归10周年庆典活动,在“中华情全球华人书画世纪大展”上作《文化艺术的回归》专题演讲,并获何鸿燊颁发的纪念奖。会后,董建华、何鸿燊、李嘉诚均收藏萧瀚作品。2009 年获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于钓鱼台国宾馆颁发“特聘优秀艺术家”证书。同年4月,受到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国民党副主席兼秘书长吴敦义、国民党副主席萧万长以及行政院长郝伯村的接见,萧瀚《黄山三十六峰》《李白诗意》《一峰不与众峰同》等为其收藏。

连战收藏萧瀚《黄山三十六峰图》

萧瀚作品在世界各大艺术机构的收藏数不胜数,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以及中国的多家博物馆、美术馆和画廊。仅德国就有30余家艺术机构藏有萧瀚的艺术作品,其中包括德国国会大厦、哥廷根市美术馆、下萨克森州博物馆、卡塞尔Calerie M9廊、艾姆斯兰特地区艺术馆等,可见萧瀚作品在德国的认知度普遍分布。在国内,萧瀚的作品分布同样十分广泛,以北京、香港和安徽为辐射中心,遍布天津、山东、河南、上海、广东、深圳、江苏等各大省市,特别是在港澳台地区的收藏市场尤其受到追捧,澳门特首何厚铧、崔世安均有收藏。

德国总统克里斯迪安·伍尔夫代表政府收藏萧瀚画作《黄山云起图》


[ 今日推荐 ] TODAY TOP NEWS

2020年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盛大开幕

【2020 年12月1日, 上海】 2020年 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线上旅业洽谈会(Australia Marketplace Online - China 2020,简称AMO)于...

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落幕:一期一会的艺样金陵

2020年11月29日,为期四天的第二届南京国际艺术季暨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圆满落幕。...

名家推荐:画家王志坚作品赏析

王志坚:生于1958年,湖南湘乡人。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代表作曾获中国美协授予的二等奖,国家文化部银奖,...

品山崎之韵,溯日威之源

11月4日,三得利日本威士忌世家在上海举办“山崎日威之源”品鉴会,以山崎多个珍贵酒款打造了一场味觉盛宴,与...

笔墨灵动 富力清新:著名画家刘新华

刘新华,天津市人。籍贯:河北河间市。毕业于日本京都艺术大学大学院、文学硕士、美术硕士、美学博士。...

打卡设计|魔都明珠塔前的“Rolf Benz名伶”

▲坐标:上海外滩悦榕庄 热情时尚的Ms.Mio Mio的美如同奥黛丽赫本,略带复古气息却时尚感永存,并拥有自己独立的审...

Ember推出限量版智能温控马克杯, 为中国消费者打造顶级咖啡体验

Ember亮相星巴克臻选上海烘焙工坊 中国上海,2020年10月 29 日 以设计主导的智能温控品牌Ember今天宣布,推出全新限量...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