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未来二十年”之刘益谦专场:收而不藏 贵(4)
发布时间:2014-04-28 12:21 【来源:成都商报】
艺术品真假鉴别:其实就是学术和道德的观点
再说一句不好听的话,我花800万美金从美国买回来这件东西,起拍价30万美金,现场有十多人和我争,最后花800多万美金买回来,难道这些人也不认识吗?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呢?就像我娶一个老婆,长得不漂亮跟他有什么关系吗?是不是假的跟他有什么关系吗?他就讲你为什么不去退,很多人问我,刘先生你这个东西完全可以退给苏富比,我认为我退给苏富比我今天不站在这里。我为什么不做?我感觉如果退,我是没有原则的人。他们的目的就是希望我去退,退了之后我同时对不起苏东坡,民间唯一的苏东坡的作品就给我退掉了。我认为有道理讲道理,“双钩”我也知道,我买了20多年书法,我虽然没有像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天天写文章,我看了这么多年总得看得懂,“双钩”我看不懂还买什么艺术品。中国古代书法也一样,前几天朋友跟我聊这个话题,中国古代书法真伪看起来伟大,其实就是学术和道德的观点。学术就好好讲学术,真与假,这里边还掺杂了道德,故宫的杨丹霞,你又不是上海博物馆的,故宫2012年就明确规定,故宫的馆员不能对市场上任何一件作品发表说法,是出过公报的。她歇斯底里,这么多天穿着马甲到处骂,连我都骂,给我的名字,前面一个“刘1000”,我开始还没有看懂,这像一个故宫书法研究员所做的事情吗?整个人格都分裂了。你学术讨论,中国古代书法的学术讨论,我认为多了,这么多人讨论的东西,没有结果的东西都多了,这个东西关键站在哪个角度看。关键上海博物馆太自以为是,他说我这《功甫帖》,是元末明初临摹的,也拿不出证据。讲这些东西不是说我在这里诉苦,也不是说想通过这样一个演说表达《功甫帖》怎么好,我感觉中国书法鉴定的确有这样的问题,今后我认为谁有道理,谁有证据,谁就能讲得明白。
我记得我当年买过一件作品,08年我在香港有一件作品,是文徵明的一个手卷。金融危机的时候,这个作品我问了四个人,两个人给我说好,两个人说不好。那到底要不要买呢?我就听,我感觉我这个人,我唯一的优点就是比较虚心,比较愿意学习,所以我时时刻刻说我不懂。说不好的他有很简单的理由,这件作品88岁到89岁画的,文徵明这么大的年龄画得动这张画吗?前面是差不多7米长文徵明画的山水,后面是文徵明的书法,他说前面89岁肯定画不动。那后来我就问了,我说后边的题板是不是文徵明的,他说题板是文徵明的,字是对的,画不对。后来我一问,好多人给我说这百分之百是文徵明画的,我说人家说文徵明88岁画不了,他说你听他们的就别买,那说我可以给你讲一句话,苏州博物馆半年展示了文徵明的小楷书法。你知道是多少年龄写的吗?我说不知道,他说91岁写的。91岁文徵明不能写小楷书法,凭什么89岁画不了画。那好在08年的时候大家都比较恐慌,那场拍卖是我参加20年拍卖,唯一一次现场宣布起拍价降低一半的拍卖,所以这场拍卖我买的东西都比较便宜,这件东西最后花500万不到就买到了,现在说这东西好的人越来越多了,我感觉有的时候都是墙头草,有的时候说好与坏都是猜的。真的,中国书画的鉴定基本上以猜为主。这个猜的过程当中,他有依据,说服力更强,就信了。经常国外说这个东西经过多少研究下来认为是真迹,基本是猜。猜我感觉也要凭着良心猜,你不能乱猜。我周围有很多人以前投资字画赚点钱,现在变成收藏家了。有些装得什么都懂,他们有些人寻开心,明知道不懂,他讲了半天,一边讲一边看人家的眼色,为什么看人家的眼色,看人家的眼色是觉得看好还是不看好,人家如果不看好他也说不好,他也是在观察别人。如果成都商报愿意搞博物馆系统的活动,你请十个博物馆系统的,我请十个市场的,我感觉不用三个回合,真正出来的老先生,真正眼力好的都不到市场上来的,真正这种人我认为是两袖清风,搞询问的人,不掺和市场,能跑到艺术市场来的都是为了利益来的。
这个行业有行业的特性,所以我感觉今天讲一讲这个东西,也便于大家今后买东西的时候多听一点,不要迷信于一个人。
李阳:皈依佛门与家暴无
我的回答是我想当商人,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老师 7月26日,李阳在少林寺正...